字好书
看梅归马上戏作

《看梅归马上戏作》

时间: 2025-05-01 22:40:27

诗句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40:27

原文展示

看梅归马上戏作
江路疏篱已过清,
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
画烛银灯看到明。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江边的小路和稀疏的篱笆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月光下的霜气令人感到寒冷,仿佛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不如将梅花折向金壶中保存,点燃蜡烛和银灯,享受明亮的夜晚。

注释

  • 江路:指江边的小路。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过清:形容清晨时分,光线明亮。
  • 月中霜冷:在月光下的霜气,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金壶:用金属制成的壶,象征珍贵。
  • 画烛银灯:点燃的蜡烛和银色的灯,象征温暖和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充满了对国家的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看梅归马上戏作》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诗中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江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内心的感慨。前两句“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现出清晨的清新与寒冷,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若为情”更是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后两句“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则转入了对梅花的珍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重。通过“金壶”和“银灯”的意象,诗人强调了对生活中美丽瞬间的留恋与向往。整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路疏篱已过清:描绘清晨时分,江边的小路和篱笆显得明亮而清新。
  2. 月中霜冷若为情:月光下的霜气令人感到寒冷,似乎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
  3. 不如折向金壶贮:不如将梅花折向金壶中保存,表达了对梅花的珍惜。
  4. 画烛银灯看到明:点燃蜡烛和银灯,享受明亮的夜晚,象征着温暖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冷比作情感,生动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画烛银灯”与“折向金壶”,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留恋,以及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渴望温暖与光明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 金壶:象征珍贵,代表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蜡烛与银灯:象征温暖与光明,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路疏篱”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清晨的宁静
    B. 夜晚的喧闹
    C. 雨天的湿润
    答案:A

  2. 诗人提到的“金壶”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珍贵的事物
    C. 忘却
    答案:B

  3. “月中霜冷若为情”中“霜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寒冷的孤独
    B. 温暖的团聚
    C. 快乐的相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梅花》王安石

诗词对比

陆游的《看梅归马上戏作》与王安石的《梅花》都以梅花为主题,前者更多的是对梅花的珍惜与感慨,而后者则是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梅花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或劝病中不宜数亲文墨,医亦归咎,题四绝以 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 四花 晚集南楼 育王望海亭 重阳后菊花二首 江上 正月六日风雪大作 慈姥岩与送客酌别,风雨大至,凉甚。诸贤用 科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禁中颇牧 无远不届 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胳的词语有哪些 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鼓员 尢字旁的字 包含监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重沓 瓜字旁的字 政令不一 祖竹 不足轻重 玄字旁的字 恫瘝一体 内大臣 一予一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