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6:47
斧斤留得万枯株,
独速槎牙立暝途。
饱尽春蚕收罢茧,
更殚余力付樵苏。
这首诗的意思是:砍伐留下了许多枯木,孤独的木桩在夜路上屹立。春蚕已经吃得饱饱的,收完了茧,接着又竭尽全力交给樵夫和苏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与劳动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生存与奋斗。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涧田,江苏常州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范成大在诗词创作中常融入细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科桑》是在当时社会变革和自然资源开发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类劳动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伐木的场景,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科桑》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类劳动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情与对人类活动的思考。诗的开头“斧斤留得万枯株”,通过伐木留下的枯木,象征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掠夺与占有。这里的“万枯株”不仅仅是木材的残余,更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耗竭的警示。接着“独速槎牙立暝途”,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木桩的屹立让人感到一种荒凉与孤独,仿佛在提醒人们在追逐利益时不应忘记自然的法则。
中间两句“饱尽春蚕收罢茧,更殚余力付樵苏”,展现了自然的循环与人类的勤劳。春蚕的饱满与茧的收集,象征着自然的丰盈与人类的劳动成果。而“更殚余力”则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似乎在提示人们对待自然要有节制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自然的敬重,也有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与人类劳动的反思,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关注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斧斤留得万枯株”中的“斧斤”指的是什么?
“饱尽春蚕收罢茧”中的“春蚕”象征什么?
本诗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科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王维的诗中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而范成大的《科桑》则更侧重于对人类活动的反思与警示,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