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23: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3:50:04
花前叹
白居易 〔唐代〕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去年在花前时我五十二岁,今年又在花前时我五十五岁。
岁月的流逝和年头的增长使我更加明白,从白发到满头白雪你也该看清楚。
几个人能够安然老去,不必自怨自艾,樊、李、吴、韦等人终究也化作尘土。
南方的桃花和李花,北方的梅花,年年花开我都乐于做花的主人。
在花前摆酒,谁来劝酒,大家坐下唱歌畅快跳舞。
然而,想要散去时又重新细细观赏花朵,谁知明天会不会有风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著称,内容涉及社会、政治、人生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草民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
《花前叹》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白居易在这一时期关注自身的老去,反思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花前叹》是一首表达对岁月流逝深刻感慨和对生活热爱的诗作。诗人利用“花前”这一意象,象征着美好、青春和生命的短暂。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年龄,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自身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借用樊、李、吴、韦等古代名人的名字,提醒人们,无论多么伟大的人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强调生命的有限性。
在描绘南方桃李和北方梅花的场景中,诗人不仅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畅饮欢歌的场景,表明尽管未来不可知,但当下的快乐是值得珍惜的。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既感伤又欢快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诗人以去年和今年的年龄对比,感叹时间的流逝。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通过头发的变化(从黑发到白发)来暗示自己的衰老,期望对方也能意识到岁月的无情。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提醒人们不要自怨自艾,毕竟伟人最终也都归于尘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描绘南北花卉,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
诗人与友人相聚,畅饮欢歌,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在欢乐中,诗人思考明天的不可预测,提醒人们珍惜当前。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与时间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诗人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也在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白居易在《花前叹》中提到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诗中提到的“樊李吴韦”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白居易《花前叹》与李白《将进酒》对比
白居易在《花前叹》中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珍惜,而李白在《将进酒》中则更加强调享乐与豪放的态度。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白居易更为细腻内敛,李白则更为奔放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