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时间: 2025-04-26 10:23:31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3:31

原文展示:

登黄鹤楼
作者: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人已乘着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不会回来,白云飘浮千年空悠悠。
晴朗的河流映照着汉阳的树木,芳草茂盛的鹦鹉洲。
日暮时分,故乡在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令人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人:指过去的人。
  • 黄鹤楼:古代著名的楼阁,象征着离别和怀旧。
  • 白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晴川:晴朗的河流,指长江。
  • 芳草萋萋:芳草茂盛的样子,描绘了自然的美。
  • 日暮:黄昏时分,象征着人生的晚期或思乡的情绪。
  • 烟波江上:江面上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种忧愁的氛围。

典故解析:
黄鹤楼位于长江之畔,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览的胜地。诗中提到的黄鹤,来源于古代传说,象征着离别与不再。此诗常被解读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704年-754年),唐代诗人,字颢然,号白云居士,生于洛阳,晚年在长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登黄鹤楼》创作于崔颢游览黄鹤楼时,正值盛唐时代,社会文化繁荣,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因此写下此诗,以抒发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登黄鹤楼》是一首充满感慨的律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引入,带有一种强烈的怀旧情感,似乎在叹息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黄鹤的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的离别,构筑了一种孤独感。接下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情,白云象征着时间的漫长与虚无。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用“晴川历历汉阳树”和“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了黄鹤楼附近的美丽景色,清新而生动,似乎在劝慰自己。然而,随着“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提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再次浮现,黄昏的景象映衬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归宿的迷茫。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以江水的烟波作为结尾,留给读者一种深远而无尽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人已乘黄鹤去:昔日的朋友或名人已乘坐黄鹤离去,暗示离别与怀念。
  2. 此地空余黄鹤楼:此地只剩下黄鹤楼,突出空虚和孤独。
  3. 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一去再也不会回来,表达人生的无常。
  4. 白云千载空悠悠:白云千年漂浮,体现时间的漫长与空虚。
  5. 晴川历历汉阳树:晴朗的河流清晰呈现汉阳的树木,描绘自然的美景。
  6. 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茂盛的鹦鹉洲,营造出一种生机与美好。
  7. 日暮乡关何处是:黄昏时分,故乡在何方,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8. 烟波江上使人愁:江面烟波浩渺,令人感到忧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鹤比作离去的人,象征着失去和怀念。
  • 拟人:白云“悠悠”,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故事。
  • 对仗:如“晴川”和“芳草”,使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深刻而耐人寻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象征离别与历史的流逝。
  • 白云:时间的象征,代表岁月的无情。
  • 晴川:自然的美,展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芳草:生机与美好,代表了诗人的内心渴望。
  • 日暮:象征人生的黄昏,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昔人已乘黄鹤去”中的“昔人”指的是: A. 现在的人
    B. 过去的人
    C. 未来的人

  2. 诗中提到的“白云”主要象征: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美
    C. 人的情感

  3. “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忧愁与思念
    C. 愤怒与失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经典诗作,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崔颢的《登黄鹤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高楼的景象,但崔颢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思念,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评析》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其二 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 和张功父闻子规 醉后撚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淮河舟中晓起看雪二首 船过苏州二首 浅夏独行奉新县圃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后圃秋步 题周鲠臣浩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公无私 平决 色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待时而动 私字儿的字 砍土镘 三千世界 脱壳金蝉 矢字旁的字 矢不虚发 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帖写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乚字旁的字 目瞪口张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