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0:54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
何如此处学长生。
在巍峨的太华山俯视咸京,
远处三座山峰削得没有形状。
武帝的祠庙前,云层似乎要散去,
仙人掌上,雨刚刚晴了。
河山北侧枕着险峻的秦关,
驿道向西延伸至汉代的畤平。
我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为何不在这里学习长生之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清新的意境而著称,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崔颢游历华阴时,受到周围雄伟山川的启发,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行经华阴》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七言律诗,展现了崔颢对华阴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太华山的雄伟与壮丽,展现出自然景物的壮丽之美。开篇的“岧峣太华俯咸京”,以动词“俯”引入了山的高度,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天外三峰削不成”,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出山峰的奇特与壮观。
第三、四句则转向武帝祠前的景象,云欲散与雨初晴的意境,展现出自然的变幻与美好,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而后两句则是对地理的描述,描绘了河山的险峻与驿路的通达,表现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诗人向路旁的名利客提问,质疑他们为何不在这片清幽之地学习长生之道,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全诗在形式上整齐划一,韵律和谐,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崔颢的高雅情操和深邃的思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尤其是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长生的追求,体现了唐诗中特有的哲理性与抒情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太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
B. 一座城
C. 一条河
诗人对名利客的态度是?
A. 追逐
B. 质疑
C. 鄙视
诗中提到的“长生”主要是指什么?
A. 长久的生命
B. 追求名利
C. 享受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崔颢的《行经华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观,但崔颢更关注于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