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32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夸。
忽然有西山的使者,送来了七品茶。
最后一品没有水晕,六品没有沉渣。
五品如云脚般散落,四品漂浮着粟花。
三品像琼浆乳液,二品则少有人加。
绝品不可言说,甘香的味道各有差异。
一天只尝一瓯,内脏无一丝昏沉。
夜里枕上难以入眠,月下树影听到乌鸦啼鸣。
忧愁来临唯觉衰老,能验之处唯齿和牙。
动摇着有三四,妨碍咀嚼连左车。
头发也因稀疏而惊人,稀疏得像点缀霜华。
于是思念平生游历,只恨江路漫长。
怎么才能一见之呢,煮泉共饮来夸耀。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之时,反映了他对品茶的细腻体验和对友人相聚的渴望,表现出宋代文人对茶的崇尚与追求。
这首诗以“七品茶”为主题,通过对不同品级茶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茶的多样性及其独特的魅力。诗人在不同的品级茶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它们的色、香、味,表现出对茶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开篇以西山使者的送茶引入,便设定了诗的基调,接下来的描述层层递进,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一瓯香茶的魅力。
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尤其是“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生动地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失眠,表现了内心的忧愁与思念。整首诗通过茶的品味和夜晚的感受,巧妙地将人与自然、人与茶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突然有来自西山的使者,送来了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最后一品没有水面的光晕,六品没有浮渣。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五品茶如云脚般散落,四品则漂浮着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三品茶如琼浆乳液般细腻,二品茶则少有人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绝品无法用言语形容,甘香的味道各有差异。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一天只尝一瓯茶,内脏无一丝昏沉。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夜里难以入眠,月下树影听到乌鸦啼鸣。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忧愁来临唯觉衰老,可以通过牙齿来验证。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头发动摇着有三四根,妨碍咀嚼的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头发稀疏得惊人,像点缀的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想念一生的游历,只恨江湖路途遥远。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夸。
怎么才能一见呢,煮泉共饮来夸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茶的极高评价和对友人相聚的渴望。通过对茶的品味,诗人传达出人生的感悟,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最后一联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茶分为几个品级?
A. 五品
B. 六品
C. 七品
D. 八品
诗人夜里无法入眠的原因是什么?
A. 思念友人
B. 喝茶太多
C. 月光太亮
D. 鸦鸣声
诗中提到的“绝品”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食
B. 一种茶
C. 一种花
D. 一种酒
答案: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梅尧臣的《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