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禅句二首

《禅句二首》

时间: 2025-04-29 22:49:25

诗句

予自钓鱼船上客,偶除须鬓著袈裟。

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49:25

原文展示:

禅句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予自钓鱼船上客,偶除须鬓著袈裟。
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白话文翻译:

我偶尔在钓鱼船上做客,随意剃去胡须,穿上袈裟。
在佛祖的位置上,心却无法停留,夜晚依然归宿于芦苇花丛中。

注释:

  • :我,诗人自称。
  • 钓鱼船:指诗人游玩或隐居的地方。
  • :偶然,随意。
  • 须鬓:指胡须和鬓发。
  • 袈裟:佛教僧侣所穿的法衣。
  • 佛祖位:指佛的圣位或心灵的安宁。
  • 宿:停留、居住。
  • 芦花:指芦苇的花,象征自然和宁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佛祖位”可以理解为对佛教信仰的一种追求,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迷茫。黄庭坚在诗中流露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然而又无法真正达到这种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诗风清新、隽永,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他在追求禅意的过程中,感受到对佛教信仰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隔阂。诗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钓鱼船为起点,象征着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偶然剃须穿袈裟,暗示他在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但内心却无法真正实现这种超脱。佛祖位中留不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但生活的琐碎与烦恼却又无法摆脱。最后一句“夜来依旧宿芦花”,则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归属感与宁静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予自钓鱼船上客:诗人以“我”为主语,描述自己在钓鱼船上的闲适生活,暗示一种隐居的状态。
  2. 偶除须鬓著袈裟:偶然之间,剃去胡须,穿上袈裟,表现出一种随意与洒脱。
  3. 佛祖位中留不住:在理想的佛教境界中却无法停留,表达了对心灵安宁的追求但又难以实现的矛盾。
  4. 夜来依旧宿芦花:虽然无法实现理想状态,最终还是归于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须鬓”与“袈裟”,展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变化。
  • 意象:用“钓鱼船”和“芦花”构建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禅意。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的依恋。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 钓鱼船:象征隐逸与闲适的生活。
  • 袈裟:象征佛教信仰与追求。
  • 佛祖位:象征理想的心灵境界。
  • 芦花:象征自然的归属感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做客?

    • A. 山顶
    • B. 钓鱼船
    • C. 茅屋
  2. 诗中提到的“袈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佛教僧侣的法衣
    • C. 书籍
  3. “佛祖位中留不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友情的向往
    • B. 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王维的诗作都有对自然的描写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渲染,而黄庭坚则突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 《禅宗与中国文学》

相关查询

百字令 自题七十五岁小像 百字令 别感 百字令 百字令 和吴修蟾雨中春恨韵 百字令 其六 秋花,赠歌者王月仙 百字令 月夕 百字令 书感 百字令·自题诗卷 百字令 和啸牧七夕韵 百字令 次前韵,和深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民纲 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凉景 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噍聱 豸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歌楼舞馆 云龙鱼水 頁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弄春 蝎蝎螫螫 不胜其烦 木声 千了万当 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