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

《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6 19:20:22

诗句

春来已自两旬馀,欲借春看未见渠。

烟树隔湖三十里,寒梢依旧向人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0:22

原文展示:

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
春来已自两旬馀,
欲借春看未见渠。
烟树隔湖三十里,
寒梢依旧向人疏。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我想借着这春光去看看那湖,却始终没有见到它。湖的另一边烟雾缭绕的树木隔着三十里,寒冷的树梢依然向人显得疏远。

注释:

  • :十天。
  • :这里指的是湖。
  • 烟树:指雾气弥漫的树木。
  • 寒梢:指寒冷的树枝。
  • :稀疏,表示距离远,显得冷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春”与“寒”之间的对比,反映了春天的迟缓与寒意的残留,常见于古代诗歌中描绘春天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常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此诗展现了春天的迟到与诗人内心的焦急。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然而诗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形成了一种心与景的错位。这种意象通过后两句进一步深化,烟雾缭绕的树木和寒冷的树梢,不仅渲染了春天的无情,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中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敏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 “春来已自两旬馀”:春天已经过去了20多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渴望。
  • “欲借春看未见渠”:想要借着春光去看湖,却始终没有看到湖,传达了失落之感。
  • “烟树隔湖三十里”:描绘了远处树木被烟雾笼罩,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寒梢依旧向人疏”:寒冷的树梢依然显得冷清,反映了春天的寒意未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烟雾中的景象,增加了神秘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寒梢向人疏远,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及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希望与生机。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 烟树:象征朦胧的距离与模糊的情感。
  • 寒梢:象征冷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春来已自两旬馀”,两旬是指多少天?

    • A. 20天
    • B. 30天
    • C. 15天
    • D. 10天
  2. 诗中“寒梢依旧向人疏”中的“疏”意思是?

    • A. 密集
    • B. 亲近
    • C. 稀疏
    • D. 明亮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送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本诗的对比:两者同样描绘春天,但《春晓》表现的是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蓑衣 袭美以鱼笺见寄,因谢成篇 乐府杂咏六首。东飞凫 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开元杂题七首。绣岭宫 四明山诗。鹿亭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桃花坞 奉和袭美初冬章上人院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后生风 宝盖头的字 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秽史 潇湘 三框儿的字 貝字旁的字 东流西落 巳字旁的字 玉延 一榜尽赐 糟践 挑三检四 颠委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