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暮坐中庭

《暮坐中庭》

时间: 2025-05-04 01:31:11

诗句

蚊子因凉减,蝉声入暮多。

有愁无处著,不饮欲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1:11

原文展示

暮坐中庭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蚊子因凉减,
蝉声入暮多。
有愁无处著,
不饮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凉意渐减的傍晚,蚊子减少了,蝉鸣声却在傍晚愈加响亮。心中愁苦却无处倾诉,不喝酒又能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因为。
  • 凉减:凉意减少。
  • 蝉声:蝉鸣的声音。
  • 入暮:进入傍晚。
  • 有愁:心中有忧愁。
  • 无处著:没有地方可以倾诉或寄托。
  • 不饮:不喝酒。
  • 欲如何:想要怎么办。

典故解析
本诗表达了在傍晚时分,心中愁苦无处发泄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常通过饮酒来进行调和,反映出唐宋时期文人常以酒解愁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杨万里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暮坐中庭》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经济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愁苦和对自然的感受,反映出普遍的人生无奈与情感的孤独。

诗歌鉴赏

《暮坐中庭》是一首描绘晚间自然景象和人内心情感的诗。首句“蚊子因凉减”,通过对蚊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表现出天气的凉爽,而“蝉声入暮多”则展现出傍晚的宁静与生机。蚊子的减少与蝉声的增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时节的变化与自然的和谐。

在情感表达上,诗的后半部分则显得更加内省与沉重。诗人“有愁无处著”,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愁苦得不到倾诉,心中的苦闷只好化为对饮酒的渴望。“不饮欲如何”,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面对这种情感,除了喝酒,是否还有其他解脱的方式?这不仅表达了对饮酒的依赖,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在情感与自然意象之间取得平衡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蚊子因凉减:随着天气的转凉,蚊子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给人带来了一丝舒适。
  2. 蝉声入暮多:而到了傍晚,蝉鸣的声音却愈加明显,表现出一种生机与热闹的感觉。
  3. 有愁无处著:心中有愁苦,却没有地方可以倾诉,这种孤独感让人倍感压抑。
  4. 不饮欲如何:面对愁苦,如果不借酒消愁,那该怎么办呢?展现了对解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蚊子的减少与蝉声的增加形成对比,突显了自然变化的丰富性。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生命,使得傍晚的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愁苦的感慨,以及对饮酒解愁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蚊子:象征着烦扰与困扰,表现出生活中的小困扰。
  • 蝉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给予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象征内心的困扰与孤独,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蚊子因凉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蚊子因为天气变冷而减少
    b. 蚊子因为热而增多
    c. 蚊子在晚上特别活跃
    d. 蚊子和蝉声无关

  2. 诗中“有愁无处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快乐
    b. 孤独无奈
    c. 兴奋激动
    d. 满足安宁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暮坐中庭》与李白的《静夜思》,虽然两首诗的情感主题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李白的诗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而杨万里的诗则是对孤独与愁苦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燕脂楼子 郎石峰 夜观庭中梅花 上元後一日往山庄访子仁,中涂望见庄里李花 题浩然李致政义概堂 夜闻风声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太宁郡夫人张氏挽词二首 将至萍乡欲宿为重客據馆乃出西郊 小泊新丰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点 玉字旁的字 包含毛的成语 有损无益 玄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面谩腹诽 包含咄的成语 王字旁的字 兵纪 实结尾的成语 积习难除 黏天 探看 虫字旁的字 去日苦多 旁立 拙嘴笨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