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3:12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曾国藩
钟山祠庙岿然存,
凭吊湖湘烈士魂。
马革裹尸男子志,
鸾刀祭膟圣明恩。
弓旌夜动神依户,
萧鼓春祈福满门。
万世游人应指点,
血殷篙眼古时痕。
钟山上的祠庙依然巍峨屹立,
人们来此凭吊湖湘的烈士们的灵魂。
那些马革裹尸的男子,展现了他们的志向,
用鸾刀来祭祀,感恩于圣明的恩德。
弓旌在夜间摇动,神灵依附于户门,
萧鼓在春天祈求,祝福充满了每一个家门。
万世游人应该在此指点,
血迹斑斑的篙眼是古时的痕迹。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湖南岳州人,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以其治军和治国的才能而著称。
这首诗写于曾国藩担任湖湘地区的官职时期,感怀先烈,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英雄的敬仰。诗中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深情与对历史的责任感。
曾国藩的这首诗,既抒发了对湖湘历史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诗的开篇以“钟山祠庙岿然存”揭示了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精神依然屹立不倒。通过“凭吊湖湘烈士魂”,他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沉重而又庄严的气氛。
“马革裹尸男子志”一句,深刻地描绘了为了理想而献身的壮烈形象,彰显出烈士们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鸾刀祭膟圣明恩”,不仅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敬,也象征着对先烈的祭奠与感恩,表现了曾国藩对历史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且层次分明,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祝福。通过“弓旌夜动神依户,萧鼓春祈福满门”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
最后两句“万世游人应指点,血殷篙眼古时痕”,则点明了历史的记忆与传承,提醒后人不忘历史,铭记先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曾国藩对历史、对英雄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对烈士的敬仰与怀念,强调了历史的传承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对湖湘历史的回顾,展现了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精神的崇高礼赞。
“钟山祠庙岿然存”中的“岿然”是什么意思?
A. 坚固
B. 高大
C. 存在
“马革裹尸男子志”中“马革”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战士的牺牲
C. 神明的庇护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烈士的敬仰
曾国藩的这首诗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历史和先烈的怀念。不过,曾国藩的作品更为沉重,强调对历史的思考,而毛泽东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激昂向上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