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时间: 2025-04-26 14:53:32

诗句

惨淡兵戎春复秋,浊醪谁信造千忧?

战场故鬼把新鬼,世事前沤散后沤。

驱逐几同秦失鹿,动势只愧鲁无鸠。

何时浩荡轻鸥去?

一舸鸱夷得少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32

原文展示: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惨淡兵戎春复秋,浊醪谁信造千忧?
战场故鬼把新鬼,世事前沤散后沤。
驱逐几同秦失鹿,动势只愧鲁无鸠。
何时浩荡轻鸥去?一舸鸱夷得少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
“惨淡兵戎春复秋”,指的是战乱的景象,春秋交替却依然惨淡;
“浊醪谁信造千忧”,指的是浑浊的酒中难以解忧,谁又能相信它能消解心中的千般忧虑?
“战场故鬼把新鬼”,意思是旧的战亡之鬼与新的战士同在,世事如同沤散的酒一样,混乱而不清;
“驱逐几同秦失鹿”,比喻驱赶敌人就像秦国失去鹿一样,动荡不安;
“动势只愧鲁无鸠”,感叹自己无能为力,像鲁国没有鸠鸟一样,显得无奈;
“何时浩荡轻鸥去?”期待有一天,自己能如轻鸥般自由;
“ 一舸鸱夷得少休”,希望能在平静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注释:

  • 惨淡:形容景象或情势悲惨而暗淡。
  • 浊醪:浑浊的酒。
  • 故鬼新鬼:指在战场上死去的旧战士与新的战士。
  • 秦失鹿:典出《史记》,比喻丧失利益或目标。
  • 鲁无鸠:鲁国没有鸠鸟,形容无能为力的无奈。
  • 浩荡轻鸥:形容轻盈自由的状态。
  • 鸱夷:古代的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远方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湖南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晚清时期的改革与维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国藩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才干,成功地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倡导学习西方科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晚期,国家动乱、战乱频繁,诗人面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迷茫,写下了这组感怀之作。诗中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悲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曾国藩的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与无奈。在“惨淡兵戎春复秋”中,诗人通过季节的变换,强调了战争的持续与无尽,仿佛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来希望,反而让人感到更加绝望。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意象,如“浊醪”象征着心中的忧愁与无奈,令人难以释怀。

通过“战场故鬼把新鬼”,诗人描绘了战场上生与死的交替,那些曾经英勇的战士如今化为鬼魂,而新的战士又在不断涌现,这种循环令人心痛。接下来的比喻“驱逐几同秦失鹿”,则进一步强调了在动荡中追求安定的无奈,正如历史上失去机会的秦国,诗人对此感到悲哀。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最后的“何时浩荡轻鸥去”,表达了对自由与安宁生活的渴望,更是对当下困境的强烈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淡兵戎春复秋:描写战争的无情与持续,暗示社会的动荡不安。
  • 浊醪谁信造千忧:表达对酒能解忧的怀疑,反映内心的愁苦。
  • 战场故鬼把新鬼:旧战士与新战士的交替,映射战争带来的无尽悲哀。
  • 世事前沤散后沤:形容世事的复杂与混乱,仿佛酒的发酵过程。
  • 驱逐几同秦失鹿:比喻追求安定的艰难,历史的教训令人痛心。
  • 动势只愧鲁无鸠:表达个人的无奈与无力感。
  • 何时浩荡轻鸥去?:渴望自由与安宁的未来。
  • 一舸鸱夷得少休:希望在动荡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浊醪”比喻心中的忧愁。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排比:情感层层推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思考,渴望和平与安宁的强烈愿望。

意象分析:

  • 浊醪:象征内心的忧愁与困惑。
  • :代表死去的战士,暗示战争的残酷。
  • 轻鸥:象征自由与平静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惨淡兵戎春复秋”中的“春复秋”意指什么?

    • A. 四季变化
    • B. 战争的持续
    • C. 生活的无常
  2. “驱逐几同秦失鹿”中的“秦失鹿”比喻什么?

    • A. 追求和失去的关系
    • B. 自由的丧失
    • C. 战争的胜利
  3. 诗中“何时浩荡轻鸥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渴望战争
    • B. 渴望自由与安宁
    • C. 渴望财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曾国藩的作品都反映了战乱对个人与国家的影响,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国破家亡的对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两首诗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曾国藩全集》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通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平陆县亭 送喻凫春归江南 送马戴入山 送朴处士归新罗 送杭州姚员外 下第后寄高山人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落第后赠同居友人 赠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阿伽门农 锦荐 竖心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枉曲直凑 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舍安就危 责祸 田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钿的词语有哪些 搬逗 以一击十 弃甲投戈 冤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