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3:47
唐多令 感旧
作者: 徐灿 〔清代〕
客是旧游人。
花非昔日春。
记合欢树底逡巡。
曾折红丝围宝髻,
携娇女坐斜曛。
芳树起黄尘。
苕溪断锦鳞。
料也应梦绕燕云。
还向凤城西畔路,
同笑语拂花茵。
这位客人是昔日的游子,
而花儿却不再是往日的春光。
我还记得在合欢树下徘徊的情景,
曾经为她折下红丝带,围在她的发髻上,
我们曾在斜阳下携手而坐。
芳香的树木掀起了黄尘,
苕溪的水面上断了锦鳞。
我想这些都将成为梦中萦绕的燕云。
我还会回到凤城西畔的小路上,
和她一起笑语,拂动着花草的轻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多以清新、细腻著称,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创作背景:
《唐多令 感旧》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流逝后对旧日情感的怀念,寄托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惆怅。
《唐多令 感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时光流转中对旧日情感的深切怀念。开篇就以“客是旧游人”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一丝离愁别绪。接下来的句子中,通过对春天花朵的对比,引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感伤。诗中描绘的合欢树下的徘徊、红丝带的细节、依偎在斜阳下的画面,勾勒出一幅温馨而浪漫的画面。
随着“芳树起黄尘”的描写,时间的流逝似乎变得更加明显。诗人用“苕溪断锦鳞”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失去,也暗示了生活中的无常与变化。最后两句中,梦中萦绕的燕云与凤城的重游,构成了诗人心中对幸福时光的向往与期盼,尽管现实已然不同。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与对未来的思索,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旧时光的怀念与感伤,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恋情的追忆和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合欢树”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自然
“苕溪断锦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美好的回忆
B. 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C. 对未来的期望
诗人希望重温旧游的地方是哪里?
A. 东城
B. 凤城西畔
C. 南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帮助深入理解清代诗人的风格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