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5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4:18
一萼红·古城阴
作者: 姜夔 〔宋代〕
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着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在丙午年的人日,我作为客人来到长沙的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有曲折的池沼,沼西边倚靠着古老的城墙,有卢橘和幽篁,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南延伸。小路两旁种植着几十株官梅,花瓣如椒如菽,有的红得如破裂的白色露水,枝影疏密相间。我踩着青苔,细石之间,感到一种野趣横生。我急忙要求驾车登上定王台,看到奔流的湘水,进入了麓山。湘云低垂,湘波温柔,兴致逐渐消退,悲伤随之而来,醉吟成调。古城的阴影中,有几株官梅,红萼不宜插于发间。池面如冰,墙边的雪已老去,云意依旧沉沉。翠藤在小路间悠然穿行,笑语渐起,惊起了卧沙的鸟儿。野老的林泉中,故王台榭呼唤着人们登临。南来北往又有什么事情?荡漾的湘云楚水,让我目极伤心。朱户旁的鸡,金盘上的燕,空叹时光的侵袭。记得曾经与友人在西楼的雅集,想起那垂杨轻拂的万丝金。等我归鞍到时,只怕春已深。
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宋代著名词人、书法家,生于1140年,卒于1220年。其词风清婉、情真,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姜夔游历长沙时,正值春日,感受到春花秋月的变幻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怀,表达个人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的怀念。
《一萼红·古城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美的诗。姜夔通过对长沙古城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在这幅画中,古城的阴影、官梅的红萼、和悠悠的湘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中不仅描写了春天的花木繁盛,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兴尽悲来”的转折,展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古城的阴影象征着过去的记忆,而官梅的红萼则寄托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怀念。在“只怕春深”的结尾,诗人显现出对未来的忧虑,仿佛在告诫我们,纵使春天再美好,也终将迎来秋冬的凋零。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姜夔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巧妙结合,诗作展现出一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忧虑,展现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丙午人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湘云低昂”描述了什么?
姜夔的诗歌风格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