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2:11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人去塔铃无语,禅关草翳,久閟幽光。
倦羽投林,徵歌调不成商阳幽明鹫灵降岭,
报消息鸟使窥窗。思微茫。
追摹杖履,如见羹墙。回翔。
罗浮仙种,纵非佛国,亦算仙乡。
管秃肠枯,文章借彼衣裳。
漆园梦深惭变幻,滕阁画借染丹黄。
墨淋浪。高僧传在,千古栴香。
人们离去后,塔铃无声,禅院中草木遮蔽,幽光久被遮蔽。
疲惫的鸟儿投身于林中,徵歌的调子无法与阳光相合;
幽灵的鹫鸟降落山岭,带来消息,鸟使在窗外窥视。
思绪微茫,追忆杖履,仿佛看见羹墙。
回旋飞翔,罗浮山的仙人种子,虽然不是佛国,也算是一片仙乡。
管弦乐器虽已破损,文章是借用彼岸的衣裳。
漆园中的梦境深沉而羞惭,滕阁的画作借染成了丹黄。
墨水如浪潮般流淌,高僧的传记已留存千古,芬芳如栴香。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其作品多以清丽脱俗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深受禅宗思想影响。
《玉蝴蝶》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者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描绘的塔铃无声和禅关草翳,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宁静,似乎在暗示人们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内心的平和。倦羽投林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然而徵歌调不成的无奈,又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困惑与无奈。
“罗浮仙种”与“佛国”之间的比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虽然未必达到佛国的境地,但作者依然将罗浮山视为精神的归宿,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向往。最后,诗人在对漆园梦境的回忆中,不禁对人生的变幻感到惭愧,强调了人生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领悟,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倦羽投林”表达了什么情感?
“罗浮仙种”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的“漆园梦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