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6:35
一片石
作者:王玮庆〔清代〕
烽火连天明社屋,国亡家破仇谁复。
忽闻美人亦被收,多情转效秦廷哭。
恸哭上书为请兵,数行血泪啼鹃声。
素练系肩衣如雪,负弩前驱玉关行。
关内蚁贼二十万,横海列阵来酣战。
狂风飞瓦尘蔽天,咫尺敌人不相见。
我师先作壁上观,两军迸出刀光寒。
觱篥声催阵云黑,鹳鹅队舞夕阳残。
忽讶神兵来天上,长弓大剑辽东将。
马上健儿齐丧胆,纷纷遁走觊歌唱。
只缘红粉定燕京,箫鼓重逢倍有情。
怪底将军多反覆,君亲恩不及倾城。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战乱中的悲惨景象。烽火连天,家国破碎,仇恨的滋生令人痛心。听说美人也被掳走,情意绵绵的她为秦朝的统治而哭泣。痛哭之际上书请求增兵,数行血泪如啼鹃般悲鸣。她身穿白衣,衣如雪,肩负弩箭走在前方。关内有二十万敌军,横跨海洋列阵而来,准备激战。狂风刮起瓦片,尘土飞扬,近在咫尺的敌人却不见踪影。我的军队却只是在墙上观望,两军间刀光闪烁寒冷。觱篥声催促着黑云压阵,鹳鹅队在夕阳下舞动。忽然惊讶于天上降下的神兵,辽东的将军持着长弓大剑。马上将士们纷纷丧胆,四散逃走,歌声嘹亮。只因红颜知己在燕京,笛声和鼓声重逢倍显情深。奇怪的是将军为何多次反复,君臣的恩情不及倾城的美丽。
作者介绍
王玮庆,清代诗人,生活在战乱时期,作品多反映国破家亡的悲痛与对家国情怀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一片石》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朝国势衰微、外敌入侵的动荡年代。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一片石》是一首饱含悲愤与豪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惨痛体验。开篇即以“烽火连天”引入,立刻设定了紧张激烈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战乱的无情与家国的破碎。接着,诗中提到的“美人”与“恸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惨遭遇,也象征着整个国家的苦难。
在描绘战争场景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意象,如“狂风飞瓦”“刀光寒”等,生动地再现了战斗的惨烈与混乱。而“我师先作壁上观”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愤怒,反映出士兵对国家命运的无力。而最后对将军的质疑,表现出对权力与美色的深刻思考,似乎在暗示着战争不仅是刀枪的较量,更是人心的较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深刻揭示了家国破碎、个人悲剧的痛苦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质疑了权力与美色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深刻的社会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美人”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国家沦陷后的悲剧
C. 权力的游戏
D. 个人的幸福
“我师先作壁上观”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无奈与愤怒
B. 自豪与胜利
C. 安静与祥和
D. 逃避与懦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