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有感

《有感》

时间: 2025-04-28 15:37:07

诗句

闻道淮南事可悲,其鱼万姓叹流离。

天心未必无生意,地势居然似漏卮。

孰访画区寻禹迹,须知洪水在尧时。

广陵八月观涛处,惆怅难歌《七发》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7:07

原文展示

闻道淮南事可悲,其鱼万姓叹流离。
天心未必无生意,地势居然似漏卮。
孰访画区寻禹迹,须知洪水在尧时。
广陵八月观涛处,惆怅难歌七发辞。

白话文翻译

听说淮南的事情非常悲惨,那里的鱼让万千百姓都感到流离失所。
上天的心意未必真的没有生机,而地势却像个漏斗一样。
谁去那画区寻找大禹的足迹,难道不知道洪水已经发生在尧的时代?
在广陵的八月,我在观涛的地方,感到惆怅,难以吟唱七发的辞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闻道:听说。
  • 淮南事:指淮南地区发生的事情,暗指水灾。
  • 流离:指人民因灾难而流亡、失所。
  • 天心:指上天的意图或心思。
  • 漏卮:漏斗,形容地势的低洼。
  • 孰访:谁去探访。
  • 画区:指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
  • 洪水:指大水灾难。
  • 广陵:指扬州地区,以观涛闻名。
  • 惆怅:忧愁、失落的情绪。
  • 七发辞:指《诗经·七月》中的辞章,表达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治水的英雄,传说他通过努力治理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
  • 尧时:尧是古代的贤明君主,诗中提到洪水的历史背景,暗示灾难的延续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法良,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关注社会民生,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水灾频发的时期,法良通过描绘灾难背景,表达对民生困苦的同情与忧虑。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淮南水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首句“闻道淮南事可悲”直接引入主题,诗人通过“其鱼万姓叹流离”展现了水灾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暗示了社会的悲剧。接下来的“天心未必无生意,地势居然似漏卮”则引发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虽然上天的意图可能并不绝望,但地理环境的恶劣却让人感到无奈。

“孰访画区寻禹迹”一句,诗人以大禹治水的历史典故来反衬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事迹的追思与对现状的不满。最后两句“广陵八月观涛处,惆怅难歌七发辞”则展现了诗人自己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惆怅,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却因心中的忧愁而无法吟唱。

整首诗情感深邃,透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折射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展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与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淮南事可悲”:开篇便用“可悲”二字,突显对灾难的感慨。
  2. “其鱼万姓叹流离”:通过“鱼”这个意象,象征着百姓的苦难与流离失所,情感真挚。
  3. “天心未必无生意”:在悲观的环境中,依然保留对未来的希望。
  4. “地势居然似漏卮”:形象地描绘了地形的低洼,暗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5. “孰访画区寻禹迹”:提及大禹,传承历史,暗示治水的艰难。
  6. “须知洪水在尧时”:历史的洪水并非偶然,反映了灾难的恒久性。
  7. “广陵八月观涛处”:描绘一个美丽的自然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8. “惆怅难歌七发辞”:表达内心的失落与对历史的感慨,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地势居然似漏卮”,通过比喻形象化地势的特征。
  • 对仗:全诗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大禹与尧的历史典故,增强了诗的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水灾的同情与忧虑,透过历史与现实的交叠,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坚韧,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百姓,代表生活的艰辛与流离。
  • 洪水:象征自然灾害,暗示社会动荡。
  • 广陵:美丽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代表希望与失落的交织。
  • 七发辞:表达离愁别绪,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水灾的同情和忧虑
    • C. 对历史的回忆
    • D. 对自然的赞美
  2. “孰访画区寻禹迹”中提到的“禹”是谁?

    • A. 一个诗人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一位神仙
    • D. 一位将军
  3. 诗中提到的“漏卮”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容器
    • D. 一种植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法良的《有感》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法良更侧重于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动乱与民生困苦。法良通过历史典故引入反思,而杜甫则直接以身边的景象引发感慨,风格各异却情感相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误佳期·閒情,用旧韵和雪耘 误佳期·閒情,步钝师旧作韵 误佳期 江舟晚眺 误佳期 误佳期 戊午新正风雪连绵久无春意 误佳期 冬夜庭中玩月,同柴扶九、石汝夏兄弟 误佳期 离情 误佳期 误佳期 闰六月七日为天孙戏 误佳期 雨后看月用秋岳舟中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放空气 万古常新 寄人门下 纵荡 作秀 遮遮掩掩 体育协会 齐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柳眉星眼 幾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无名之璞 文字旁的字 至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