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秋

《感秋》

时间: 2025-04-30 18:59:09

诗句

商飙吹我帏,皎皎九月明。

中夜不成寐,起坐挥鸣琴。

三星入户低,北斗高未沈。

白露下丛薄,栖禽巢远林。

美人在云端,相隔若尺寻。

一弹理七弦,但伤无知音。

岂欲有知音,聊以协素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9:09

原文展示

感秋
作者: 法良 〔清代〕

商飙吹我帏,皎皎九月明。
中夜不成寐,起坐挥鸣琴。
三星入户低,北斗高未沈。
白露下丛薄,栖禽巢远林。
美人在云端,相隔若尺寻。
一弹理七弦,但伤无知音。
岂欲有知音,聊以协素心。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动我的帐帷,明亮的九月月光洒在大地。
夜深人静,我无法入睡,起身坐下弹奏琴音。
三星低入窗前,北斗星却高挂未沉。
白露悄然落下,树丛中栖息的鸟儿远在林间。
那位美人在云端,仿佛相隔只有一尺远。
我弹奏着七弦琴,却只能感伤没有知音。
我并不渴望有知音,只想与她心意相通。

注释

  • 商飙:商风,指秋季的风。
  • 皎皎:明亮、清晰的样子。
  • 不成寐:无法入睡。
  • 鸣琴:弹奏琴曲。
  • 三星:指的是三星(天上星星),这里暗指夜空中的星星。
  • 北斗:北斗星,是夜空中的重要星座。
  • 白露:秋天的露水,象征着秋季的深沉和清冷。
  • 美人:指心中所爱的人。
  • 知音:指了解自己的人,知音难觅。

典故解析

  • 三星与北斗:在古代天文学中,三星和北斗都是重要的天象,常用以指代夜空的美丽与浩瀚。
  • 琴与知音:古代文人常以琴象征抒情与意志,知音象征着理解与共鸣,表达了对理解者的渴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法良,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追求细腻的情感表达,注重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白露时节,诗人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知音的渴望。秋天的清冷与孤独感让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感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对美人的思念。开头几句通过“商飙”与“皎皎九月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特有韵味。诗人无法入眠,起身弹琴的情景表现了强烈的孤独感,而“美人在云端,相隔若尺寻”则将思念的深度与距离的遥远相结合,展现了对爱人深切的渴望。

整首诗以音乐与星空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的境界。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虽然他并不奢求拥有知音,但仍希望能与心中所爱的人心意相通,这种情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飙吹我帏:秋风拂动我的帐帷,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皎皎九月明:九月的明月清亮,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中夜不成寐:深夜无法入睡,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起坐挥鸣琴:起身弹奏琴曲,音乐成为情感的寄托。
  • 三星入户低:三星靠近窗前,描绘夜空的美丽。
  • 北斗高未沈:北斗星仍高挂空中,象征着希望与追求。
  • 白露下丛薄:白露降落,暗示着秋天的来临。
  • 栖禽巢远林:鸟儿栖息于远林,象征着远离与孤独。
  • 美人在云端:心中爱人如云端般遥不可及。
  • 一弹理七弦:弹奏七弦琴,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但伤无知音:感伤没有知音,渴望理解与共鸣。
  • 岂欲有知音:并不奢求知音的存在,表达了一种淡泊的心态。
  • 聊以协素心:希望与爱人心意相通,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与情感相联系,用琴声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对仗:如“白露下丛薄,栖禽巢远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星空、琴声等意象,营造出深远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在秋夜的孤独中,对爱人与知音的思念与渴求,体现了清代文人细腻而深沉的情感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凉意。
  • 明月:代表美好与纯净,亦是思念的象征。
  • :是情感的寄托,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 知音:象征理解与共鸣,是人与人之间深厚感情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商飙”指的是什么? A) 秋风
    B) 冬雪
    C) 春雨
    D) 夏阳

  2. 诗人夜不能寐,起身弹琴,是因为: A) 想睡觉
    B) 思念美人
    C) 朋友来访
    D) 下雨

  3. 诗中提到的“知音”主要指: A) 理解自己的人
    B) 琴音
    C) 美人
    D) 星星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秋夕》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法良的《感秋》更为细腻,前者以壮阔的景象激发情感,而后者则通过孤独的琴声与思念的维度进行深刻的抒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法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意象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杏花天 杏花天 寿杨经历七十一 杏花天影·白石有此词,词律失收。吷厂约填此阕以张之,并邀㣼厂同作 杏花天 杏花 杏花天 即景 杏花天 杏花天(刘司法喜咏北湖次其韵) 杏花天 杏花天·婺星呈瑞 杏花天·画堂帘幕香风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疑屯 山字旁的字 鬻鬻 釒字旁的字 钩玄猎秘 欱野喷山 文字旁的字 骑马顶包 鼪鼬之径 包含崄的词语有哪些 引入迷途 止字旁的字 江湖艺人 人字头的字 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素琴 文不加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