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8:51
使民澒澒哭韩杨,
郡国纷纷上凤凰。
太子好儒几坐废,
王阳何用苦谈王。
这首诗表达了社会动荡,民众哀痛的情景。人们因为韩光和杨震的遭遇而哭泣,地方郡国纷纷争相朝拜凤凰。太子因为过于热衷于儒学而几乎被废除,王阳则在这里苦苦争辩自己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作品多以咏史和抒情为主,风格多样,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的深意。
这首诗写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矛盾凸显,政治局势复杂。陈普借古代历史人物的遭遇,反映当时民众的痛苦和对政治的无奈。
陈普的《咏史上·宣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历史感,传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开头的“使民澒澒哭韩杨”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民众因韩光和杨震的遭遇而流泪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悲伤,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苦难。接着“郡国纷纷上凤凰”则进一步扩展,描绘了地方政权的动荡和对上层权威的依附,显示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后两句提到太子的困境和王阳的无奈,暗示了儒学在现实政治中的无力感,体现了对学术与实际政治的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虽然语句简练,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涵,透过历史的表象,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和社会的弊端。诗人用历史人物的命运,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引发读者的深思。
整首诗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展现了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和对社会苦难的同情。诗人通过古人事迹,警醒后人,思考治国理政的真正意义。
“使民澒澒哭韩杨”中“澒澒”最准确的意思是:
A. 快乐的声音
B. 哀伤的声音
C. 激昂的声音
D. 舒缓的声音
诗中提到的“太子”指代的是:
A. 皇后
B. 皇帝的儿子
C. 大臣
D. 乡绅
“王阳何用苦谈王”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学术与政治的紧密联系
B. 学术在现实中的无力感
C. 权力的绝对性
D. 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