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地浯溪读中兴碑

《地浯溪读中兴碑》

时间: 2025-04-26 15:43:53

诗句

日光玉洁元子辞,银钩铁画颜公书。

百金不惮买墨本,摩挲石刻今见之。

猗那清庙久不作,其末变为王黍离。

春秋一经事多贬,鲁颂四篇文无讥。

渔阳鼙鼓入潼华,公卿徒步从六飞。

朔方天子扶九庙,京师父老迎千麾。

紫袍再拜谒道左,上皇万里旋銮舆。

牝鸡鸣晨有悍妇,孽狐嗥夜有老奴。

扶桑杲杲未翳蚀,但歌大业吾何疵。

首章义正语未婉,前辈不辨来者疑。

正须细读史克颂,未用苦说涪翁诗。

许张劲节震金石,李郭壮开如虎貔。

断崖苍石有时泐,诸公万古声烈垂。

天怀倦客有所恨,雨湿江寒催解维。

神州北望三叹息,翰墨是非何议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3:53

原文展示

地浯溪读中兴碑 王炎 〔宋代〕

日光玉洁元子辞,银钩铁画颜公书。 百金不惮买墨本,摩挲石刻今见之。 猗那清庙久不作,其末变为王黍离。 春秋一经事多贬,鲁颂四篇文无讥。 渔阳鼙鼓入潼华,公卿徒步从六飞。 朔方天子扶九庙,京师父老迎千麾。 紫袍再拜谒道左,上皇万里旋銮舆。 牝鸡鸣晨有悍妇,孽狐嗥夜有老奴。 扶桑杲杲未翳蚀,但歌大业吾何疵。 首章义正语未婉,前辈不辨来者疑。 正须细读史克颂,未用苦说涪翁诗。 许张劲节震金石,李郭壮开如虎貔。 断崖苍石有时泐,诸公万古声烈垂。 天怀倦客有所恨,雨湿江寒催解维。 神州北望三叹息,翰墨是非何议为。

白话文翻译

阳光照耀下的玉石般纯净的文字,是元子的辞章,银钩铁画般的书法是颜公的笔迹。 不惜花费百金购买墨本,抚摸着石刻,今天终于得以一见。 那庄严的清庙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最终变成了王黍离的景象。 《春秋》一经中有很多贬低的内容,而《鲁颂》四篇却没有讥讽之意。 渔阳的战鼓声传到了潼关和华山,公卿们徒步跟随皇帝的六军。 北方的天子扶持着九庙,京城的父老迎接千军万马。 穿着紫袍的大臣们在道路旁再次拜谒,上皇从万里之外归来。 母鸡在早晨鸣叫,有悍妇之象;狐狸在夜晚嗥叫,有老奴之兆。 扶桑树的光芒未被遮蔽,我只是在歌颂伟大的事业,有何瑕疵? 首章的义正词严,语言却不够婉转,前辈们不辨明,后来者产生疑惑。 正需要细细阅读史克颂,不必过分解读涪翁的诗。 许张的劲节震撼金石,李郭的壮举如虎如貔。 断崖上的苍石有时会风化,但诸公的声名将永垂万古。 天意让疲惫的客人有所遗憾,雨水打湿了江面,寒意催促着解缆。 北望神州,三次叹息,翰墨的是非,何须议论。

注释

  • 日光玉洁元子辞:形容文字如阳光下的玉石般纯净,元子指某位文人的辞章。
  • 银钩铁画颜公书:形容书法刚劲有力,颜公指颜真卿。
  • 猗那清庙久不作:猗那,庄严的样子;清庙,指庄严的庙宇。
  • 王黍离:指王室的衰败。
  • 渔阳鼙鼓入潼华:渔阳的战鼓声传到了潼关和华山。
  • 朔方天子扶九庙:朔方,北方;天子扶持着九庙,指皇帝扶持国家。
  • 紫袍再拜谒道左:穿着紫袍的大臣们在道路旁再次拜谒。
  • 牝鸡鸣晨有悍妇:母鸡在早晨鸣叫,比喻悍妇。
  • 孽狐嗥夜有老奴:狐狸在夜晚嗥叫,比喻老奴。
  • 扶桑杲杲未翳蚀:扶桑树的光芒未被遮蔽。
  • 但歌大业吾何疵:只是在歌颂伟大的事业,有何瑕疵。
  • 正须细读史克颂:正需要细细阅读史克颂。
  • 未用苦说涪翁诗:不必过分解读涪翁的诗。
  • 许张劲节震金石:许张的劲节震撼金石。
  • 李郭壮开如虎貔:李郭的壮举如虎如貔。
  • 断崖苍石有时泐:断崖上的苍石有时会风化。
  • 诸公万古声烈垂:诸公的声名将永垂万古。
  • 天怀倦客有所恨:天意让疲惫的客人有所遗憾。
  • 雨湿江寒催解维:雨水打湿了江面,寒意催促着解缆。
  • 神州北望三叹息:北望神州,三次叹息。
  • 翰墨是非何议为:翰墨的是非,何须议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时政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地浯溪读中兴碑时所作,通过对碑文的描述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碑文的描述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诗中,“日光玉洁元子辞,银钩铁画颜公书”描绘了碑文的精美,而“猗那清庙久不作,其末变为王黍离”则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如“渔阳鼙鼓入潼华”和“朔方天子扶九庙”,展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最后,“神州北望三叹息,翰墨是非何议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评价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光玉洁元子辞:形容碑文如阳光下的玉石般纯净。
  2. 银钩铁画颜公书: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3. 百金不惮买墨本:不惜花费百金购买墨本。
  4. 摩挲石刻今见之:抚摸着石刻,今天终于得以一见。
  5. 猗那清庙久不作:庄严的庙宇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6. 其末变为王黍离:最终变成了王黍离的景象。
  7. 春秋一经事多贬:《春秋》一经中有很多贬低的内容。
  8. 鲁颂四篇文无讥:而《鲁颂》四篇却没有讥讽之意。
  9. 渔阳鼙鼓入潼华:渔阳的战鼓声传到了潼关和华山。
  10. 公卿徒步从六飞:公卿们徒步跟随皇帝的六军。
  11. 朔方天子扶九庙:北方的天子扶持着九庙。
  12. 京师父老迎千麾:京城的父老迎接千军万马。
  13. 紫袍再拜谒道左:穿着紫袍的大臣们在道路旁再次拜谒。
  14. 上皇万里旋銮舆:上皇从万里之外归来。
  15. 牝鸡鸣晨有悍妇:母鸡在早晨鸣叫,比喻悍妇。
  16. 孽狐嗥夜有老奴:狐狸在夜晚嗥叫,比喻老奴。
  17. 扶桑杲杲未翳蚀:扶桑树的光芒未被遮蔽。
  18. 但歌大业吾何疵:只是在歌颂伟大的事业,有何瑕疵。
  19. 首章义正语未婉:首章的义正词严,语言却不够婉转。
  20. 前辈不辨来者疑:前辈们不辨明,后来者产生疑惑。
  21. 正须细读史克颂:正需要细细阅读史克颂。
  22. 未用苦说涪翁诗:不必过分解读涪翁的诗。
  23. 许张劲节震金石:许张的劲节震撼金石。
  24. 李郭壮开如虎貔:李郭的壮举如虎如貔。
  25. 断崖苍石有时泐:断崖上的苍石有时会风化。
  26. 诸公万古声烈垂:诸公的声名将永垂万古。
  27. 天怀倦客有所恨:天意让疲惫的客人有所遗憾。
  28. 雨湿江寒催解维:雨水打湿了江面,寒意催促着解缆。
  29. 神州北望三叹息:北望神州,三次叹息。
  30. 翰墨是非何议为:翰墨的是非,何须议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光玉洁元子辞”和“银钩铁画颜公书”。
  • 拟人:如“牝鸡鸣晨有悍妇”和“孽狐嗥夜有老奴”。
  • 对仗:如“渔阳鼙鼓入潼华,公卿徒步从六飞”。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碑文的描述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评价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光玉洁:形容文字纯净。
  • 银钩铁画: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 猗那清庙:庄严的庙宇。
  • 王黍离:王室的衰败。
  • 渔阳鼙鼓:战鼓声。
  • 朔方天子:北方的天子。
  • 紫袍:大臣的服饰。
  • 牝鸡鸣晨:母鸡在早晨鸣叫。
  • 孽狐嗥夜:狐狸在夜晚嗥叫。
  • 扶桑杲杲:扶桑树的光芒。
  • 断崖苍石:断崖上的苍石。
  • 神州北望:北望神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光玉洁元子辞”形容的是什么? A. 碑文 B. 书法 C. 玉石 D. 阳光

  2. “银钩铁画颜公书”中的“颜公”指的是谁? A. 颜真卿 B. 颜回 C. 颜渊 D. 颜师古

  3. “猗那清庙久不作”中的“清庙”指的是什么? A. 庄严的庙宇 B. 清静的庙宇 C. 清贫的庙宇 D. 清高的庙宇

  4. “渔阳鼙鼓入潼华”中的“渔阳鼙鼓”指的是什么? A. 战鼓声 B. 渔阳的鼓声 C. 渔阳的战事 D. 渔阳的鼓手

  5. “神州北望三叹息”中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A. 中国 B. 神灵之地 C. 神秘之地 D. 神圣之地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地浯溪读中兴碑》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但王炎的诗更多地关注历史和碑文,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和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与王炎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诗作,可以与王炎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临汉亭 遣兴三首 霹雳 郡斋水阁闲书·报国 郡斋水阁闲书·自咏 弄珠亭下柳 偶题 文领相仍意虑烦浊聊携野策独访山园因睹霜柏 正肃吴公挽诗二首 深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灵境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收步 耳字旁的字 养耆 草衣木食 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系意 肀字旁的字 险阻艰难 卿衮 爪字旁的字 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收兵回营 如汤泼蚁 尢字旁的字 强作解事 甘字旁的字 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