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汉亭

《临汉亭》

时间: 2025-04-26 02:31:22

诗句

危亭俯绝岸,汉水望天表。

遥源泻金穴,高浪灌朱鸟。

纡馀转荆楚,万里合浩渺。

谁知嶓冢下,悸然如带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22

原文展示:

临汉亭 文同 〔宋代〕

危亭俯绝岸,汉水望天表。 遥源泻金穴,高浪灌朱鸟。 纡馀转荆楚,万里合浩渺。 谁知嶓冢下,悸然如带小。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亭子俯瞰着险峻的河岸,眺望着汉水流向天边。 遥远的源头仿佛从金色的洞穴中倾泻而出,高高的波浪如同浇灌着红色的神鸟。 曲折蜿蜒地流经荆楚大地,与万里之外的水域汇合,显得无比浩渺。 谁能想到在嶓冢山下,那水流竟然如此细小,令人心生悸动。

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绝岸:险峻的河岸。
  • 汉水:指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 天表:天边。
  • 遥源:遥远的源头。
  • 金穴:比喻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 高浪:高高的波浪。
  • 朱鸟:古代神话中的红色神鸟,此处比喻波浪的形状。
  • 纡馀:曲折蜿蜒。
  • 荆楚:古代地名,今湖北一带。
  • 浩渺:广阔无边。
  • 嶓冢:山名,位于今陕西省。
  • 悸然:心悸的样子,形容水流细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文同游览汉江时,被汉水的壮阔景色所感动,从而写下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观赏汉江时所作,通过对汉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危亭俯绝岸”一句,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汉江的视角,而“汉水望天表”则进一步拉长了视野,将汉水的流向与天边相连,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远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汉江的壮丽景色。首句“危亭俯绝岸”即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汉江的视角,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接着,“汉水望天表”一句,将汉水的流向与天边相连,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后两句通过对汉水源头的想象和对波浪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汉水在嶓冢山下的细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对汉水的壮阔有了更深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亭俯绝岸”:诗人站在高耸的亭子上,俯瞰着险峻的河岸,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 “汉水望天表”:汉水流向天边,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
  3. “遥源泻金穴”:遥远的源头仿佛从金色的洞穴中倾泻而出,比喻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4. “高浪灌朱鸟”:高高的波浪如同浇灌着红色的神鸟,比喻波浪的形状。
  5. “纡馀转荆楚”:汉水曲折蜿蜒地流经荆楚大地,展现了汉水的流动轨迹。
  6. “万里合浩渺”:与万里之外的水域汇合,显得无比浩渺,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7. “谁知嶓冢下”:谁能想到在嶓冢山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8. “悸然如带小”:那水流竟然如此细小,令人心生悸动,突出了汉水的壮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遥源泻金穴”和“高浪灌朱鸟”,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 对比:如“危亭俯绝岸”与“汉水望天表”,以及“万里合浩渺”与“悸然如带小”,通过对比突出了汉水的壮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汉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壮阔的意境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对汉水的壮丽有了更深的感受。

意象分析:

  • 危亭:高耸的亭子,象征着高远的视角。
  • 汉水:汉江,象征着壮阔的自然景色。
  • 天表:天边,象征着无限的远方。
  • 金穴:比喻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 朱鸟:古代神话中的红色神鸟,比喻波浪的形状。
  • 嶓冢:山名,象征着汉水的源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亭俯绝岸”中的“危亭”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亭子 B. 危险的亭子 C. 古老的亭子 D. 破旧的亭子 答案:A

  2. 诗中“汉水望天表”中的“天表”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天边 C. 天际 D. 天顶 答案:B

  3. 诗中“遥源泻金穴”中的“金穴”比喻什么? A. 金色的洞穴 B. 水源的神秘和珍贵 C. 金矿 D. 金色的鸟 答案:B

  4. 诗中“高浪灌朱鸟”中的“朱鸟”比喻什么? A. 红色的鸟 B. 波浪的形状 C. 红色的神鸟 D. 红色的花 答案:B

  5. 诗中“谁知嶓冢下”中的“嶓冢”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水名 C. 地名 D. 人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以高远的视角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赞叹。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对远方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临汉亭》与杜甫《登高》:两者都以高远的视角描绘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汉水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山川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文同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他的诗歌创作。

相关查询

樟滩 岭海将归梁吉士佩兰载酒邀同屈大均陈恭尹吴韦王准陈 光孝寺观贯休画罗汉同陈恭尹赋 紫藤花下醉歌同查上舍弟嗣瑮赋 赠周参政 雨渡永嘉江夜入楠溪 金华道上梦游天台歌 寒夜集镫公房听韩七山人疆弹琴兼送屈五还罗浮 下扶啸台陟阆风崖自蓬壶径泛舟入钟鼓洞 由香关至玉虚观遂转登绝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一成不易 重誉 包含料的成语 抵背扼喉 轻轻瞥瞥 吐开头的成语 鬼字旁的字 词严义正 文史 儿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发科打诨 续弦胶 惧结尾的成语 魂销目断 四足 齐字旁的字 包含诞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