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40:30
金缕曲 其四 老渔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生死蘋乡里。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或雨细风斜不止。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渔儿女,又如此。联篷夜火镫成市。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袖手江天垂钓罢,看尽来头去尾。问顺水顺风能几。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渔唱远,暮霞紫。
在生死相依的水乡里,有三两只老鸥是我知心的朋友。明月照耀着江面,笛声悠扬,我划着小舟离去。细雨斜风不断,渔兄渔弟都在感慨身世沧桑,生怕经历了世事变迁,反而只能看着烟水渔舟。渔家的儿女也是如此。篷灯下的夜色如市集般热闹,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酒香扑鼻,鱼鲜美味。手握钓竿在江边垂钓,看尽了来龙去脉。我问顺水顺风能有多少?即使捞起浪花也是白色的,难道能抵挡世间的风波?渔歌悠远,暮色如紫。
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渔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著称,作品中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金缕曲 其四 老渔》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金缕曲 其四 老渔》是易顺鼎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渔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开篇以“生死蘋乡里”引入,给人一种亲切感,水乡的生活仿佛就在眼前。接着,通过“明月一江吹笛响”的描写,渔民的生活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笛声伴随着江水流淌,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气氛。
诗中反复提到的渔兄渔弟,表现出渔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扶持的精神。而“怕沧桑换到闲烟水”的句子,则流露出对人生变迁的无奈与感伤,渔民的生活不仅是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对生活变迁的反思。
在细雨与斜风中,诗人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乐观。夜晚的灯火与家常的炊烟,形成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同时,诗人在最后一部分以“问顺水顺风能几”反问句结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纵使风波不断,渔歌依旧唱响,暮霞如紫,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渔民生活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淡然与接受,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中提到的“同盟旧鸥”指的是:
A. 老朋友
B. 海鸥
C. 渔船
“袖手江天”意指:
A. 渔民在忙碌
B. 诗人悠然自得
C. 渔民遇到风浪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与悲伤
B. 对生活的感慨与接受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王维的《渔翁》与易顺鼎的《金缕曲 其四 老渔》都描绘了水乡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易顺鼎则注重渔民生活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