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29
金缕曲·挽甸丞从兄
金兆蕃 〔清代〕
君死元非死。
恨临分不容诀别,我来迟矣。
斜日在林人竟去,
空有丛残文字。
盈老屋数闲而已。
成佛生天无凭据,
定千秋位业今朝始。
君不见,晋徵士。
晚工诗似高常侍。
读丹经大还九转,
伐毛洗髓。
密谛玄谈吾不解,
但见楼台弹指。
更幻作烟峦凌纸。
后世悠悠谁知者,
料流传未必如君意。
宫锦色,太羹味。
这首诗表达了失去挚友的深切哀痛和对生死无常的思考。作者认为死亡并非真正的结束,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离别充满遗憾,自己未能及时告别让人感到痛心。斜阳映照在林间,友人已去,留下一些残存的文字,房屋虽大,却显得冷清。成佛升天没有确凿的依据,千秋大业今天才刚刚开始。君不见,晋朝的徵士,晚年所作诗歌不亚于高常侍。读着丹经的内容,似乎能实现大还的九转,去伐毛洗髓。密谛的玄谈我不能理解,只看到楼台如指间幻影,化为烟雾和纸上山峦。后世悠悠,谁能知晓,流传下来的未必如君所愿。宫锦的色泽,太羹的味道。
作者介绍:
金兆蕃(约1640-约1710),字子熙,号道明,清代文学家,诗词造诣颇高,尤其擅长律诗和词。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失去挚友之际,表达了对生死的感慨与对友情的怀念。正值清代,社会动荡不安,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交织,诗人通过对挚友的悼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哀。
《金缕曲·挽甸丞从兄》是一首深情的悼亡词,字里行间透出浓厚的悲痛情感。诗的开头以“君死元非死”引入,迅速抓住了读者的心,表达了生死观的独特视角:死亡并不意味着情感的消亡。接着,诗人以“恨临分不容诀别”展现了对未及告别的无尽遗憾,情感真实而动人。
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斜日在林”,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空有丛残文字”暗示了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缅怀,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对于成佛升天的探讨,诗人表达了对生死的哲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又无奈地承认这种追求缺乏确实的依据。这里的“定千秋位业今朝始”则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似乎在暗示着人世间事业与追求的短暂。
后半部分提到的“君不见,晋徵士”,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借古喻今,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整首词在语言上清新脱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挚友的哀悼,反映出诗人对生死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承载着对情感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君死元非死”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死的绝对性
B. 情感仍然存在
C. 生命的短暂
D. 友谊的脆弱
“恨临分不容诀别”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遗憾
C. 幸福
D. 无所谓
“斜日在林人竟去”中的“斜日”象征什么?
A. 早晨的希望
B. 生命的结束
C. 新的开始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