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34
高阳台 冻野
姚燮 〔清代〕
移眄难穷,拓愁与旷,平原朔气初横。
万里天荒,垂云四抱如罂。
一行猎骑冲冰过,闪颓阳翠笠红缨。
莽回风,卷去群鸦,拂落孤鹰。
何人揭幕凭高槛,指南环楚垒,北迤齐城。
一白连山,夜来积雪催晴。
远村几树炊烟上,隔疏林缕缕摇青。
最凄清,梦压棉鞍,戴月晨征。
这首诗描写了北国冻野的辽阔景象和猎人的生活。诗人站在高处,放眼远眺,看到无尽的荒野,初冬的寒气开始弥漫。万里无边的天空笼罩着大地,云层如罂粟般环绕。猎骑穿过冰冻的草原,闪耀着阳光的翠帽和红缨。狂风卷走了成群的乌鸦,轻轻拂去高空孤鹰的影子。谁在高处的栏杆上揭开帷幕,指向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齐国?白雪皑皑的连山如同夜间的积雪催促着阳光的出现。远处村庄几棵树冒出炊烟,透过稀疏的树林,缕缕青烟轻轻摇曳。最后,诗人感叹最凄清的是梦中的旅程,骑着马在晨光中行进。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著名诗人,字子恭,号子南,生于1656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对外交流与内战频繁的时期。姚燮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高阳台 冻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北国冬季的壮丽景色。开篇便以“移眄难穷”引入,诗人站在高处,眼前是无尽的平原,初冬的寒气如影随形,令人在寂静中感受到一种苍凉的美。接着,通过对猎骑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狩猎的场景,鲜明的色彩对比(“翠笠红缨”)让画面生动起来。
诗中运用“莽回风”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寒风的凶猛,似乎将一切都卷走了。高槛前的“何人揭幕”引发读者思考,究竟是谁在高处指引着,暗示着对未来的渴望与探索。最后,诗人以“梦压棉鞍,戴月晨征”收尾,表达了在大自然与人生旅途中,孤独与清冷的感受。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凄清的冬季画面,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北国冻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广阔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孤独、清冷而又壮美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移眄难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翠笠红缨”中的“红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戴月晨征”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