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13:11
高阳台 画阁夜吟图,为引庵题
作者: 姚燮 〔清代〕
屏角催筹,棂眉镇押,三更风露无声。
玉倚兰篝,泥他宛转春情。
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
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
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
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
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
在屏风的角落催促着筹码,窗棂的眉角也显得安静,三更时分,风露无声。
我倚着玉制的兰篝,细细品味着那缠绵的春情。
香心在鹅溪绢上畅游,这正是风流人物的前身。
听得分明,一曲湘华乐声,悠然传入瑶笙中。
不禁笑他有多少藏娇之处,只是轻声传语,迎接着酒杯的目光。
不必在花前高歌,隔着花丛总要有入眠的黄莺。
诗成后,起身拍打栏杆远望,旷阔的银河淡月星稀。
再次铺开纨扇,细字书信寄来,犹如蚕尾一般的红色生机。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以词、曲、诗的创作而著称,兼擅书法,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文清丽流畅,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集盛行之时,诗人在夜晚游览画阁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启发,写下这首抒发情感的诗篇。
《高阳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夜景,屏风、窗棂、兰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优雅的氛围。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春情的缠绵,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中多次运用“听”、“笑”等动词,传达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情感。尤其是后半部分,通过对藏娇的调侃,体现出一种风趣与闲适。诗人并不愿沉溺于高歌,而是更注重夜晚的宁静与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态度。
最后,诗人站在栏杆前,望向浩瀚的银河,淡淡的月光与稀疏的星辰,表现出一种孤寂和对过往的沉思。这种情感的深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夜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屏角”指的是什么?
“隔花须有眠莺”中的“眠莺”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栏杆前望向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燮的《高阳台》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考。但姚燮的作品更倾向于描绘夜晚的安静与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于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