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8:40
百牢关外夜行客,三殿角头宵直人。
莫道近臣胜远使,其如同是不闲身。
在百牢关外,夜间行走的旅人,
三殿的角落里,夜晚的守卫正直立着。
不要说近臣比远使要好,
其实他们的处境也一样,都是闲着没事做。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民生,提倡诗歌的社会功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职东川(今四川一带)期间,反映了他在夜间出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对身处权力中心的近臣和外地使者的思考,揭示了官僚生活的无奈和困境。
这首诗以夜深行走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百牢关外寂静的夜晚,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深邃的图景。首句“百牢关外夜行客”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形象。夜行的旅人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一种游离状态。
接下来的“宵直人”则以三殿的守卫为象征,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观察。白居易在这里通过对比近臣和远使,揭示了权力中心外表光鲜的背后,藏着无数个“闲身”的人。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充满了对官场生活的思考,表面上似乎是在夸赞近臣的地位,实际上却是对他们处境的深刻反思,表现了白居易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奈的思索。
整首诗探讨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和无奈,表面上看似对近臣的赞美,实际上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权力游戏的深刻思考。
诗中“夜行客”指的是谁?
A. 旅人
B. 官员
C. 守卫
“三殿角头宵直人”中的“三殿”指什么?
A. 三个山头
B. 三个宫殿
C. 三个城市
诗人对近臣和远使的看法是?
A. 近臣更好
B. 远使更好
C. 无论近臣还是远使,都有自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