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55
南湖晚秋
白居易 〔唐代〕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八月白露时节,湖水正逐渐变老。
早晚秋风频繁,衰败的荷花半倾倒。
我手攀着青枫树,脚踩着黄芦草。
我苍老的面容显得惨淡,心中充满了冷清的秋意。
我的兄长在淮楚,我的弟弟在蜀道。
何时才能相聚,遥远的烟波浩淼无边。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社会民生著称。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人生、自然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秋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湖边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深刻理解。
《南湖晚秋》是白居易在秋季时写的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凄凉而又富有哲思的秋天景象。诗的开头以“八月白露降”引入,直接指向时节,给人一种明朗的时间感。接着,诗人用“湖中水方老”形象地描绘了湖水的宁静与岁月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感伤。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衰败,荷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则通过亲近自然来缓解内心的孤独。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但“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又将情感推向深渊,展现了对自身衰老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悲伤。
最后两句“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分离亲人的深切挂念。诗人用“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结束,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对相聚的渴望,整个诗歌在淡淡的忧伤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秋景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