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哀诗 其四 赠太子师汝阳郡王琎

《八哀诗 其四 赠太子师汝阳郡王琎》

时间: 2025-05-06 02:02:13

诗句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

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

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

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从容听朝后,或在风雪晨。

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

诏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翻然紫塞翮,下拂明月轮。

胡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

王每中一物,手自与金银。

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

竟无衔橛虞,圣聪矧多仁。

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

匪唯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

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

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

川广不可溯,墓久狐兔邻。

宛彼汉中郡,文雅见天伦。

何以开我悲,泛舟俱远津。

温温昔风味,少壮已书绅。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2:13

原文展示

八哀诗 其四 赠太子师汝阳郡王琎
作者: 杜甫 〔唐代〕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
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
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
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从容听朝后,或在风雪晨。
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
诏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翻然紫塞翮,下拂明月轮。
胡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
王每中一物,手自与金银。
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
竟无衔橛虞,圣聪矧多仁。
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
匪唯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
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
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
川广不可溯,墓久狐兔邻。
宛彼汉中郡,文雅见天伦。
何以开我悲,泛舟俱远津。
温温昔风味,少壮已书绅。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对汝阳郡王琎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提到王琎的容貌和气度,仿佛是天人般的存在,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威仪和风采。诗中回忆了开元年间的盛况,表达了对王琎与君主亲密关系的羡慕。接着描绘了他在朝中出入的情景,以及他对猎物的敏锐和对国家忠诚的表现。虽然外敌获得很多战果,但王琎的忠诚与勤奋依然不减,诗人在此处流露出对他的钦佩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后,诗人感慨岁月的流逝与旧游的遗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苦涩的感受。

注释

  • 让帝子:指汝阳郡王琎,他被称为“帝子”是因为他来自王室,具有尊贵的血统。
  • 虬须:形容胡须曲卷,像龙须,暗指王琎的威武。
  • 开元中:指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盛世时期。
  • 羽旗:用羽毛装饰的旗帜,象征威风凛凛的场景。
  • 胡人:指北方少数民族,通常被视为外敌。
  • 道大容无能:意指道理广博,包容无能之人,表达一种对待人才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风格沉郁顿挫,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杜甫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
《八哀诗》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主要是悼念当时的政治动荡与个人的失落,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是赠予汝阳郡王琎的,反映了对王琎的赞赏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八哀诗 其四 赠太子师汝阳郡王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王子的风采与杜甫对他忠诚与努力的钦佩。在诗中,杜甫开篇即以“汝阳让帝子”引入,令人感受到王琎的尊贵与非凡气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王琎外貌及气质的描写,传达了他的威严和与生俱来的王者风范,仿佛让人看见了一位英俊的天人。

诗中逐步转向王琎在朝中与君主的关系,展现了他在开元盛世中受到的恩宠,但也暗示了在政治纷争中不得不承受的孤独与压力。杜甫以生动的细节描绘出王琎在朝堂上的从容与风度,甚至在风雪交加的早晨,仍然能保持冷静和权威。

然而,随着对王琎猎猎雄风的描写,杜甫又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提醒人们即使外敌频繁,王琎的努力和忠诚也未必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此时,诗人的情感中夹杂着对过往盛世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让整首诗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结尾,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生苦涩的感受,令人感受到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王琎的赞美,又有对历史无常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及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汝阳郡王琎的气质与外貌堪比天人,展现出他的非凡。
  • 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王琎的胡须如同太宗,暗指其英俊与威严,气色如春日般明亮。
  •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回忆开元年间,王琎受到皇帝的恩宠与重视。
  • 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王琎在朝中出入时的礼遇与众不同,表明他的特殊地位。
  • 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对王琎的品德赞赏,体现出他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 从容听朝后,或在风雪晨:描绘王琎在朝听政的从容与淡定,甚至在恶劣天气中也不失尊严。
  • 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突显王琎的英勇,猎场中飞扬的尘土象征着激烈的斗争。
  • 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气氛紧张,羽旗在风中翻动,万马奔腾,强化了场景的壮观。
  • 诏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王琎在猎场中展现了勇气,愿意接受挑战。
  • 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箭矢飞出后又回转,象征着技术与机巧。
  • 翻然紫塞翮,下拂明月轮: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王琎的英勇行为,给人以视觉冲击。
  • 胡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外敌虽然战果丰硕,却无法改变内心的忠诚与信念。
  • 王每中一物,手自与金银:王琎每次猎得的猎物,自己都愿意与人分享。
  • 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王琎身怀谏言,表明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 竟无衔橛虞,圣聪矧多仁:虽无外界的担忧,但内心却充满对明君的信任与依赖。
  • 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指王琎在官职上节俭,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心。
  • 匪唯帝老大,皆是王忠勤:不仅是皇帝年老,众人皆应保持忠诚与勤奋。
  •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晚年追求安逸,门前招待宾客,表现出王琎的生活态度。
  • 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道理宽广,接纳各类人才,强调包容与谦逊。
  • 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强调王琎的好学与忠贞,体现出他对理想的追求。
  • 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他的文采如同神灵般出众,表现出王琎的才华。
  • 川广不可溯,墓久狐兔邻:时间如流水,无法逆转,墓地已成狐兔的邻居,隐喻生命的短暂。
  • 宛彼汉中郡,文雅见天伦:汉中郡的文雅,暗指王琎的高雅气质与教养。
  • 何以开我悲,泛舟俱远津:对过去的怀念与悲伤,泛舟远行,象征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温温昔风味,少壮已书绅:温暖的旧时风味,年轻时的荣耀已然消逝。
  •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旧日的游玩容易被遗忘,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愈发辛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眉宇真天人”,将王琎的容貌比作天人,突显其尊贵与非凡。
  • 拟人:如“羽旗动若一”,赋予旗帜以人的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琎的赞美与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忠诚与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子:象征王族的尊贵。
  • 虬须:象征威武,体现王琎的英俊。
  • 羽旗:象征威仪和军队的气势。
  • :象征勇气与挑战。
  • 明月:象征理想和清明的政治。
  • 狐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的是哪位王子?

    • A. 汝阳郡王琎
    • B. 唐玄宗
    • C. 太宗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开元中”指的是哪个时期?

    • A. 唐初
    • B. 唐盛世
    • C. 五代十国
    • D. 现代
  3. 诗中提到的“胡人”代表哪一类人?

    • A. 中原人民
    • B. 外敌
    • C. 文人
    • D. 诗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感慨,描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登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杜甫更注重现实与人情,李白则多展现豪情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选》
  • 《唐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荷叶杯 雁二首 其二 荷叶杯 雁二首 其一 荷叶杯 其二 荷叶杯 二首 其一 荷叶杯 即事 荷叶杯 荷叶杯 荷叶杯 荷叶杯 其二 悔 荷叶杯 其一 驳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水隔 色字旁的字 斜行横阵 幾字旁的字 包含鼻的词语有哪些 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边火 实墩墩 疲于供命 黹字旁的字 肤寸之地 心字底的字 耒字旁的字 引物连类 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决雌雄 老羊皮 玉霄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