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0:12
山寺 (杜甫)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中的寺庙,寺庙根基在石壁上,周围的佛龛高低不平,杂乱无章。前面的佛像已经模糊不清,满身覆盖着青苔。尽管古老的殿宇尚存,但世间的尊贵也只不过是尘埃而已。仿佛可以听到龙象的悲鸣,这足以让信徒们感到哀伤。一位使君骑着紫马,带着随从从西方而来。树影静谧,仿佛一千里远,江水在此流淌已久。山里的僧人衣着粗糙,告诉人们栋梁已经损坏。公子你为宾客操心着,叹息着檀香的施舍。对于多罗树的知识,我却依靠在莲华台上。众天必然欢喜,鬼神也无所猜忌。借此抚慰士卒,谁又说不是周公之才。贫穷的孩子失去了干净的地方,高人却忧虑着生存的苦难。岁末的寒风撕扯着肉体,荒凉的林间难以再回去。思考入道的艰辛,竟然嘲笑自己如婴孩般无知。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此时,杜甫生活贫困,内心充满忧虑,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人世的无奈和对信仰的探讨。
《山寺》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山寺的景象以及山僧的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描绘了自然与人造的宗教空间,展示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杜甫通过对佛像和古殿的描写,引发了对佛教信仰的思考,表现出对世间尊贵之物的淡薄态度。诗中提到“龙象泣”,通过拟人化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传达出信者的哀伤。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使君骑紫马”描绘出权贵的形象,与“山僧衣蓝缕”形成对比,显现出社会的两极。杜甫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士卒和穷人的同情,最后一句“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更是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对人生苦难的无奈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思考和对人世苦难的感慨,体现出杜甫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使君”是指谁?
“百身一莓苔”所表达的意思是?
诗人对“世尊”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王维的山水诗作品中均有对自然的描绘,但杜甫更注重对社会的思考与人性的关怀,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