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2:26
次郑亦山茶韵
作者: 黄敏求 〔宋代〕
山谷松风赋响汤,
茗瓯今带六经香。
君诗莫道穷无对,
高出车声绕九羊。
在山谷中,松风轻拂,发出茶汤的清响,
今天的茶杯里弥漫着《六经》的芬芳。
朋友,你的诗作不要说没有对仗,
它的意境高远,超越了车声环绕的九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六经香”暗示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强调诗歌与经典的联系。“九羊”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在诗中用以象征热闹与繁华的环境。
作者介绍: 黄敏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尤擅长描写自然和茶文化,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茶文化兴盛,士人们常以茶会友,借茶抒情。诗中通过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诗歌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次郑亦山茶韵》是一首充满文化气息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茶的情境来表达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友人的鼓励。开头“山谷松风赋响汤”,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环境,松风与茶汤的结合,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仿佛在品味生活的美好。
接下来的“茗瓯今带六经香”,则将茶与儒家经典结合,暗示文化的深厚。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六经的香气暗示着深邃的思想。
在第三句“君诗莫道穷无对”中,诗人以友人相称,鼓励对方创作,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对仗,强调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比形式更为重要。最后一句“高出车声绕九羊”,则是对诗歌意境的进一步升华,借用车声的热闹反衬出自己作品的高远,展现了诗人自信的姿态。
整首诗凝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特别是“赋响汤”的描写,生动形象。而“高出车声”则运用了对比手法,突显诗的高远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与自然的融合,鼓励诗人追求高远的艺术境界,体现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哪些经典?
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b. 《易经》《书经》《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c. 《老子》《庄子》《论语》
“山谷松风赋响汤”在表达什么样的意境?
a. 热闹非凡
b. 宁静清新
c. 哀伤凄凉
诗中提到的“君诗莫道穷无对”表达了什么态度?
a. 诗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b. 鼓励朋友追求诗的意境,不必拘泥于形式
c. 诗没有必要写得太复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敏求的《次郑亦山茶韵》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都体现了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但黄的诗更加强调诗歌创作的内涵和对友人的鼓励,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酒的沉醉。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皆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