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初秋白云道院

《初秋白云道院》

时间: 2025-05-07 18:25:16

诗句

间来汲水浸菖蒲,净洗尘埃半点无。

濯得老根如法瘦,养教矮叶十分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5:16

初秋白云道院

作者: 黄敏求 〔宋代〕

原文展示:

间来汲水浸菖蒲,
净洗尘埃半点无。
濯得老根如法瘦,
养教矮叶十分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来到道院,浸泡菖蒲的场景。诗人汲水洗净菖蒲,去掉了上面的尘埃。经过洗涤,菖蒲的老根显得瘦弱,而经过精心养护,矮小的叶子却显得更加纤细。

注释:

  • 间来: 偶尔来访。
  • 汲水: 打水。
  • 浸菖蒲: 浸泡菖蒲,菖蒲是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 净洗: 清洗。
  • 尘埃: 指污垢。
  • 濯得: 洗涤后得到的。
  • 老根: 菖蒲的老根。
  • 如法瘦: 照规矩洗涤,根部变得瘦弱。
  • 养教: 精心照料。
  • 矮叶: 矮小的叶子。
  • 十分臞: 十分纤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敏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初秋白云道院》创作于秋季,诗人或是在道院内静思,因而产生了对菖蒲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入思考。诗中描写了汲水与浸泡菖蒲的过程,象征着诗人对内心杂念的清洗和对生命本质的追求。菖蒲作为传统的药用植物,常用来驱邪避秽,诗人以此为喻,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通过“汲水”和“净洗”描绘出一种清新、纯净的氛围,暗示诗人的内心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后两句则通过“濯得老根”和“养教矮叶”,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时间对生命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仍需精心呵护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自然与生命的辩证关系,深刻而不失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间来汲水浸菖蒲: 诗人偶尔来到道院,打水浸泡菖蒲,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2. 净洗尘埃半点无: 清洗后,菖蒲的表面没有一丝尘埃,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3. 濯得老根如法瘦: 菖蒲的老根经过洗涤,显得瘦弱,暗示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4. 养教矮叶十分臞: 在精心照料下,矮小的叶子显得更加纤细,反映出生命在逆境中依然努力生长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 菖蒲的洗净象征着内心的净化。
  • 拟人: 菖蒲的老根和矮叶被赋予了生命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中“净洗尘埃”和“养教矮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思,表达了在纷繁世界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菖蒲: 象征着清净与健康,常与驱邪避秽有关。
  • : 代表生命与清洗,象征着内心的净化。
  • 尘埃: 代表世俗的烦恼与杂念,需去除以获得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A. 菖蒲
    B. 荷花

  2. “净洗尘埃半点无”中“尘埃”指的是什么?
    A. 细沙
    B. 污垢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B.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初秋白云道院》: 两首诗皆表达了对宁静和内心思索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注重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龚伯建下第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宝峰亭 送吴仲庶知江宁 梅花三首 悼静照堂僧 春贴子词·皇后阁五首 送次道能判西京 送韩进郓州宁亲 瞻彼南山 御筵送李宣徽知真定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守望 一泻汪洋 盘山涉涧 鹅毛雪 省城 田字旁的字 死气沉沉 反文旁的字 行杠 云泥殊路 亠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龟龙鳞凤 破斧缺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