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0:41
一片丝罗轻似水,
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
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贵,
越绫虚说价功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
红叶枝枝不碍刀。
这一片丝绸轻薄如水,
在洞房的西室中,女子们辛勤地工作。
花儿随着她们的手指,增添了春天的色彩,
鸟儿追逐着金针,长出了美丽的羽毛。
蜀锦自夸声势浩大,
越绫却虚妄地说自己的价值高。
这些丝绸可以做鸳鸯被,
红叶的枝条并不妨碍刀剑。
作者介绍:罗隐(835年-901年),字梦阮,号景山,唐代诗人,世称“诗鬼”。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而闻名,常常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打动读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社会风气日渐开放,女性地位逐渐提升。诗中描绘了女工们在绣房中辛勤工作,体现了她们的智慧与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丝绸产业的重视。
《绣》是一首描写女性绣花工作的诗,展现了劳动的美和艺术的价值。诗的前两句通过“丝罗轻似水”和“女工劳”将绣花的轻盈与女性的辛劳结合起来,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花与鸟的意象,表现出绣花工艺的精细和美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提到的蜀锦与越绫,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的织物,作者在此批判了对这些工艺品的虚假夸赞,暗示在商业化的背后,真正的艺术价值常常被忽视。此外,最后两句提到的“鸳鸯被”和“红叶枝枝不碍刀”,则暗示着生活的美好和爱情的和谐,尽管生活中有着种种挑战与竞争,依然可以享受美丽和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绣花技艺的赞美,更是对女性劳动的肯定与赞赏,彰显了劳动的价值与美感,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如“轻似水”)、对仗(如“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象征(红叶象征美好生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女性劳动的赞美,强调了劳动的美与价值,同时批判了社会上对手工艺品的虚假宣传,展现了真实与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锦”是指哪个地区的织物?
A. 四川
B. 浙江
C. 福建
D. 河北
“洞房西室”中“西室”指的是哪里?
A. 书房
B. 婚房
C. 厨房
D. 画室
诗中提到的“鸳鸯被”象征什么?
A. 竞争
B. 和谐爱情
C. 财富
D. 劳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