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添字采桑子

《添字采桑子》

时间: 2025-07-27 21:29:52

诗句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9:52

原文展示: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白话文翻译:

窗前是谁种下的芭蕉树呢?
树荫满满地洒在中庭,
每片叶子都似乎在轻轻舒展,流露出些许情意。
在伤感的夜里,枕边传来三更时分的雨声,
细细的雨滴如同霖雨般淅淅沥沥,
愁苦的我无法忍受,北方的人也不习惯这样听雨!

注释:

字词注释:

  1. 芭蕉树:一种热带植物,常用于遮阴,象征着浓郁的情感和故乡的温情。
  2. 阴满中庭:指树荫覆盖了整个庭院,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3. 心心:形容叶子的形态,意指细腻的情感。
  4. 三更雨:夜晚三更时分的雨声,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5. 霖霪:指细雨或连续的雨,营造出沉闷的氛围。
  6. 愁损:形容愁苦的状态,愁苦使人心神损耗。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反映了李清照在生活中经历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漱芳斋主人,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在词的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李清照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波动,体现出她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添字采桑子”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正值战乱之时,个人生活的困窘与国家的动荡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失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夜晚场景,诗中通过对芭蕉树和雨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开头的“窗前谁种芭蕉树”,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引发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思考。中庭的阴影满满,仿佛是对她内心情感的映射,叶片的舒展与收缩寓意着她对生活的复杂情感。

而“三更雨”的描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轻轻落下,既是环境的描摹,也是心境的写照。雨声如同她心中的愁苦,淅沥不断,令人心生怜惜。最后一句“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雨声的感受,也道出了北方人与南方人情感上的差异,反映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渲染,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窗前谁种芭蕉树?
    这一句引入了诗的场景,激起了对种植芭蕉树之人以及其背后故事的好奇。

  2.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重复的结构强调了中庭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幽静且略显压抑的氛围。

  3.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细致描写芭蕉叶,象征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往事的思念。

  4. 伤心枕上三更雨,
    夜深人静时的雨声与心中的伤感相互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孤独的气氛。

  5.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细雨如同愁绪,反复的表现手法加深了情感的刻画。

  6.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最后一句则是对自己情感的总结,北方人对这样的细雨不习惯,暗示了文化与情感的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窗前谁种芭蕉树”引发读者的思考,象征着情感的根源。
  • 对仗:如“阴满中庭阴满中庭”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叶子似乎在“舒卷”,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芭蕉树与雨声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失去的怀念,体现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芭蕉树:象征着温暖的情感与故乡的回忆。
  2. 中庭阴影:代表着幽静与孤独的心理状态。
  3. 三更雨:夜晚的雨声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

    • A. 桃树
    • B. 芭蕉树
    • C. 柳树
  2. “三更雨”所指的是:

    • A. 早晨的雨
    • B. 深夜的雨
    • C. 黄昏的雨
  3. 诗中描绘的情感主要是:

    • A. 欢快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比较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感受,而苏轼则通过历史与人生的感悟展现出更为宏大的视野。

参考资料:

  1. 《李清照词选》
  2. 《宋代女词人研究》
  3.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其一 和孙正刚韵 念奴娇十一首 其十一 念奴娇 瓜步渡江望金焦 念奴娇 题采石矶图 念奴娇 其二 送家光禄兄北上 念奴娇 赤壁怀古,次苏东坡韵 念奴娇 其一 皋谟叔时方侨寓吴门,发春有乘龙之信,故次首及之 念奴娇六首 其三 念奴娇(次韵商筑叟秋香) 念奴娇 其二 述感,和彭羡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剖棋布 喉长气短 合色鞋 包含仔的词语有哪些 周到 裂痕 廾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存而不议 鸟字旁的字 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屠的词语有哪些 糖舌蜜口 焦月 软拍拍 如痴如呆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