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2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35
梦入华胥国土来,咍噎不省夜何其。
青灯明灭窥昏眩,绛帻殷勤警惰嬉。
窗外百禽更唱和,褌中群虱尚贪痴。
病翁未得全无事,不作新诗改旧诗。
梦中我来到了华胥国,醒来时却不知今夜为何如此漫长。
青灯闪烁,我在昏暗中迷茫地窥视,心神恍惚。
窗外百鸟齐鸣,声声相和,而我身上的虱子却依然贪婪地啃咬。
病重的老翁无事可做,索性不再作新诗,只改写旧诗。
“华胥国”源自古代神话,常用来指代人们心中理想的地方,诗中借用此典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对比。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常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个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晓意》是一首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情感的诗作。开篇以“梦入华胥国土来”引人入胜,华胥国作为理想境地,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接下来的“咍噎不省夜何其”则转折出梦醒后的失落与迷茫,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青灯的明灭,象征着心情的起伏与不安,诗人对生活的警醒与懒散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
窗外百禽的歌唱与褌中虱子的啃咬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生活的琐碎与苦闷,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一句“病翁未得全无事”,则是对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具有深远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追求美好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梦入华胥国土来”中的“华胥”指什么?
诗中“青灯明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褌中群虱尚贪痴”中“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