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9:08
惠州弟哀诗二首
——刘克庄
两张遗墨六亲悲,台下黄瓜摘渐稀。
用北辰阡殊不乱,似南柯梦复疑非。
向来岂有葡萄博,末后元无薏苡归。
七十残骸双秃鬓,可堪原上泪频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遗墨六亲悲”,可以理解为在书写中流露出对亲人的哀伤。“台下黄瓜摘渐稀”,暗示着生活的逐渐凋零和稀少。“用北辰阡殊不乱,似南柯梦复疑非”,表现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怀疑。“向来岂有葡萄博,末后元无薏苡归”,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失去的惋惜。“七十残骸双秃鬓,可堪原上泪频挥”,则是自我感慨衰老和无奈,表达了深沉的悲伤。
刘克庄,字季真,号君平,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惠州弟哀诗二首》创作于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际,表现了他对亲情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此时,刘克庄可能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心中充满了失落和痛苦。
《惠州弟哀诗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哀悼诗,通过细腻的抒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遗墨”引入,立即给人一种沉重的情感基调,接着用“黄瓜摘渐稀”暗示生活的稀少与凋零,仿佛在诉说着亲人渐行渐远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用北辰阡殊不乱,似南柯梦复疑非”,则展现了一种对人生追寻方向的迷茫,以及对美好过去的怀疑。这里的“北辰”象征着人生的目标,而“南柯梦”则是对虚幻的追忆,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向来岂有葡萄博,末后元无薏苡归”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惋惜,情感愈加沉重。最后一句“七十残骸双秃鬓”,直白展现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诗歌艺术的高度。
诗歌通过对亲人离世的哀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遗墨”主要指代什么?
“用北辰阡殊不乱”中的“北辰”象征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惠州弟哀诗二首》更加沉重而内省,李白的诗则带有浓厚的思乡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