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2:02
杂记五言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先传传后学,自觉觉天民。
鲁儒迷甚者,何以救迷人。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教育和知识传承的思考。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到先辈们要把知识传授给后学,后学者也应当自觉去觉醒和启发世人。而对于那些迷失在儒家学说中的人,作者提出了质疑:如何才能拯救那些迷失的人呢?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君实,号雪窗,南宋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豪放、清新,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儒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许多学者和士人对于儒家经典的解读出现了偏差,导致了人们的迷茫。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教育和知识传播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先传传后学”,明确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接着,诗人提到“自觉觉天民”,强调了个人的觉悟对于集体的重要性。整个社会的觉醒,依赖每个人对自身知识的理解与传播。
而在结尾部分,诗人以“鲁儒迷甚者,何以救迷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直接指向那些深陷迷惑的儒生,反映出对教育体制和知识传播的深切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以被视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对迷失的忧虑和对救赎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教育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及对当时社会迷失现象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儒”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儒生?
A. 齐国
B. 楚国
C. 鲁国
D. 晋国
诗中“自觉觉天民”强调了什么?
A. 个人的觉悟
B. 社会的变革
C. 教育的重要性
D. 传统文化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质疑?
A. 教育体制
B. 知识的真实性
C. 儒家学者的迷失
D. 社会风气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