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七十九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七十九》

时间: 2025-05-07 16:05:40

诗句

门前露草嫩,极目遨青龙。

策杖不知远,看山兼别峰。

晓厨寻晚笋,客供摘新菘。

舌下清肥足,何劳细肋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5:40

原文展示:

门前露草嫩,极目遨青龙。策杖不知远,看山兼别峰。晓厨寻晚笋,客供摘新菘。舌下清肥足,何劳细肋供。

白话文翻译:

门前的露草显得格外嫩绿,我极目远眺,仿佛在遨游青龙。拄着拐杖,不知不觉走得很远,一边看山一边欣赏着不同的山峰。清晨的厨房里寻找晚春的笋,客人带来了新鲜的菘菜。舌尖上的清爽和肥美已经足够,何必再劳烦细肋来供应。

注释:

  • 露草:带有露水的草。
  • 遨青龙:比喻远望山景,青龙指山脉。
  • 策杖:拄着拐杖。
  • 晓厨:清晨的厨房。
  • 晚笋:晚春时节的笋。
  • 新菘:新鲜的菘菜,即白菜。
  • 舌下清肥足:形容食物清爽且肥美。
  • 细肋:指精细的肉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隐居山中的生活情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饮食,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门前露草嫩”一句,以露草的嫩绿象征清晨的清新,而“极目遨青龙”则展现了作者远眺山景的壮阔心境。后文通过“策杖不知远”和“看山兼别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晓厨寻晚笋”和“客供摘新菘”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最后两句“舌下清肥足,何劳细肋供”则表达了作者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强调了精神上的富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前露草嫩”:描绘清晨的清新景象,露草的嫩绿增添了生机。
  2. “极目遨青龙”:通过比喻,展现了作者远眺山景的壮阔心境。
  3. “策杖不知远”:表达了作者漫步山间的悠闲与忘我。
  4. “看山兼别峰”:强调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5. “晓厨寻晚笋”:描绘了清晨厨房中的日常活动,寻找晚春的笋。
  6. “客供摘新菘”:客人带来的新鲜菘菜,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7. “舌下清肥足”:形容食物的清爽和肥美,满足了味蕾。
  8. “何劳细肋供”:表达了作者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强调精神上的富足。

修辞手法:

  • 比喻:“遨青龙”比喻远望山景。
  • 对仗:“门前露草嫩”与“极目遨青龙”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 露草:象征清晨的清新和生机。
  • 青龙:象征山脉的壮阔和深远。
  • 晚笋、新菘:象征简朴而美好的日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遨青龙”比喻的是什么? A. 远望山景 B. 遨游天空 C. 遨游海洋 D. 遨游森林
  2. “晓厨寻晚笋”中的“晚笋”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笋 B. 晚春的笋 C. 晚秋的笋 D. 晚冬的笋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对物质需求的追求 B. 对物质需求的淡泊 C. 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D. 对精神需求的淡泊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隐居田园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七十九》: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淡泊,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平乐 西平乐 别西园作 西平乐 西平乐(用耆卿韵) 西平乐 寄云隐翁申江 山坡羊 咏蝉 山坡羊 山坡羊·愁眉紧皱 山坡羊·伏低伏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尾共济 鬼字旁的字 面从背言 穷途之哭 吟弄风月 绞丝旁的字 心血来潮 挨肩擦膀 釒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兵祭 米字旁的字 以慎为键 深山长谷 无所不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