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1:40
寿楼春 其三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细风微月垂杨院。
记年少春愁一点。
栖莺未觉花梢颤。
踏损残红几片。
长安共日边近远。
况老去,芳情渐减。
屏山几夜春寒浅。
却将因而梦见。
春天的夜晚,轻柔的风和微弱的月光洒在垂柳的院子里。
我想起年轻时那一点春愁。
栖息的黄莺还没意识到花梢在轻轻颤动。
我踏着已损坏的残红花瓣,走过几片。
长安的日子在近与远之间流转。
更何况随着年岁增长,昔日的芳情逐渐减退。
在屏山的几夜里,春寒似乎依然浅淡。
然而,我却因这些景象而梦见往昔。
作者介绍: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君贞,号笠翁,宋代词人。其词风细腻婉约,常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寿楼春 其三》写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春景与个人情感交织,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
《寿楼春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通过细风和微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细风微月”引入,给人一种轻柔、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春愁”,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追忆,也是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栖莺未觉花梢颤”一句,通过对黄莺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无觉的恬淡。踏着“残红”的花瓣,诗人似乎在追忆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长安共日边近远”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思索,长安作为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繁华与现今的孤寂。
最后两句“屏山几夜春寒浅,却将因而梦见”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梦境的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满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分明的春景与深邃的情感交融,突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长安”代表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的都城
C. 一种情感
D. 一种天气
填空题:
诗中“细风微月垂杨院”描绘的是一个_____的景象。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春寒”是指春天的温暖。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