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2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27:17
寿楼春 题实父山塘听雨图,兼讯啸坡
作者: 冯煦 〔清代〕
收沙边轻帆。正萧萧一弄,秋在江南。知有瘦腰沈约,断肠何戡。家楚甸羁吴岚。算此情柔如春蚕。去十里莲泾,和愁不断,和泪上征衫。还迟我,霜中龛。奈鱼天易暝,雁书空缄。一样阻风中酒,倦怀都芟。物如此,人何堪。对野桥衰杨毵毵。问瘦碧词人,西窗甚时来共谈。
轻巧的帆船在沙边漂荡,正当萧瑟的秋意在江南弥漫。知道有沈约那样纤细的身姿,却无奈于断肠的痛苦难以排解。家乡在楚地,漂泊在吴山之中。这份情感像春蚕一般柔软。纵然走过十里莲泾,愁绪依然不断,泪水湿透了征途的衫子。可我却迟迟不能归来,霜寒中只剩下孤零零的龛。面对这易逝的光阴,雁书已无声无息。酒在风中阻隔,疲惫的心情都被压抑。世事如此,人又如何承受?在野外桥边,衰杨垂柳宛如人失意的模样。我问那瘦弱的词人,西窗何时能来共谈此情。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常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作者在雨中听雨,思索离愁别绪,情感深沉而细腻,反映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寿楼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江南的自然景色,并通过对故乡与亲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独。开篇的轻帆与萧瑟的秋意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的“瘦腰沈约”不仅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逝去青春的感慨。诗人在细腻的意象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采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霜中龛”、“野桥衰杨”,借助这些意象,诗人抒发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的“问瘦碧词人”,不仅表现了对友人的期盼,也隐含着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主题深刻且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寿楼春》的作者是?
诗中提及的“瘦腰沈约”指的是?
诗中“十里莲泾”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