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5
瑶草端宜种玉田。
叶已娟娟。花更仙仙。
斑斑锦石弄清涟。
尘悘都捐。幽意谁怜。
伴我丹黄曲几前。
影比梅妍。香共芸鲜。
清高才称百花先。
且度寒年。同迓春天。
这美丽的仙草适合种在珠玉般的田地里。
它的叶子已经显得娇嫩,花儿更显得仙气飘飘。
斑斑点点的锦石映衬着清澈的涟漪。
世间的尘埃都抛弃了,幽深的情意又有谁来怜惜呢?
陪伴着我的是那红黄相间的曲调。
它的影子比梅花更妍丽,香气与芸香相同鲜美。
只有它清高,才称得上是百花之先。
且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寒冷的年头,迎接春天的到来。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6),字叔华,号秋水,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学者,生于浙江。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侃的成熟期,正值社会变革的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水仙的美丽与高洁,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一剪梅 水仙》通过描绘水仙的优美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瑶草端宜种玉田”的开篇,便以美丽的草和田地引入,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水仙的“叶已娟娟,花更仙仙”,细腻地描绘出水仙的形态,仿佛让人感受到它的灵动与清香。
接下来的“斑斑锦石弄清涟”,则通过景物的对比,突显了水仙的高洁,锦石与清涟的交映,更加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人感叹“尘悘都捐,幽意谁怜”,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内心情感的孤独,似乎在问世人对水仙的怜惜。
最后几句“清高才称百花先,且度寒年。同迓春天”,诗人以水仙的清高呼应全诗,强调了水仙在百花中的独特地位,象征着理想与希望。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仙的美丽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孤独感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清高而又坚韧的精神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瑶草”指的是什么?
“清高才称百花先”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人对水仙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源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