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43
一剪梅
张玉珍 〔清代〕
淡月窥林夜色清。才报初更。又报深更。
玉箫谁弄断肠声。怕是愁听。偏是愁听。
静剪兰灯梦不成。半为离情。半为伤情。
旧时别路短长亭。泪尽三生。误尽三生。
一轮淡淡的月光透过树林,夜色显得格外清澈。刚刚报时的初更,又传来了深更的钟声。是谁在吹奏那忧伤的玉箫?听着这样的曲调,我不由自主地感到心头的愁苦,偏偏就是这愁苦的声音。静静地把兰灯点燃,可梦却不成。梦中有一半是因为离愁,另一半是因伤情。昔日分别的路,在长亭短亭间延绵,泪水已流尽三生三世,误了三生三世。
作者介绍:张玉珍,清代女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词曲,作品常表现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痛苦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动荡,个人命运多舛,诗人在离别与重聚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纠葛。
《一剪梅》以淡月夜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中的音乐元素和离愁别绪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开头的“淡月窥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并未带来安慰,反而在“玉箫谁弄断肠声”的音调中引发了更深的忧伤。诗人通过乐器的声音传达了自己的愁苦,显得情感真挚而细腻。
“静剪兰灯梦不成”一句,表面上看似是对夜晚的描绘,实则是对内心孤独的写照。梦的破灭与离情伤情的交织,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痛苦。最后的“泪尽三生,误尽三生”则是对情感无尽轮回的感慨,凸显了情感的深邃和复杂。
通过这首词,张玉珍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描绘,呈现出一种哀愁与无奈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们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测试:
“淡月窥林”中的“淡月”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玉箫”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泪尽三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