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时间: 2025-07-27 15:19:35

诗句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

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19:35

原文展示: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李远 〔唐代〕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李远闲坐时听王氏讲述归州,他曾到过昭君庙游览。自古以来,旅人多有怨恨,至今乡土上仍充满风流韵事。泉水如同珠泪般滴在台阶上,花儿像红妆一样布满河岸,带着愁绪。河畔还残留着翠眉的模样,有时新月靠近帘钩。

注释: 字词注释:

  • 献之:李远的字。
  • 归州:地名,今湖北省归县。
  • 昭君庙:纪念王昭君的庙宇。
  • 风流:这里指流传的故事和传说。
  • 珠泪:比喻泉水滴落如泪珠。
  • 红妆:比喻花朵盛开如妆。
  • 翠眉:指王昭君的眉形。

典故解析:

  • 昭君庙:王昭君是汉代美女,因和亲政策被嫁到匈奴,后世为她建庙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此诗通过听王氏讲述归州昭君庙的经历,表达了对历史和传说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李远听王氏讲述归州昭君庙的故事后,感慨于昭君的传说和历史,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人的怀念。诗中“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比作珠泪,花朵比作红妆,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庙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昭君的悲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美人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人闲坐听王氏讲述归州,引出昭君庙的话题。
  • 第二句:诗人曾亲自到过昭君庙,增加了诗的真实感。
  • 第三句:自古以来,旅人多有怨恨,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第四句:至今乡土上仍充满风流韵事,指的是昭君的传说仍在流传。
  • 第五句:泉水如珠泪滴在台阶上,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庙的景象。
  • 第六句:花儿像红妆一样布满河岸,带着愁绪,隐喻了昭君的悲情。
  • 第七句:河畔还残留着翠眉的模样,指的是昭君的形象仍在人们心中。
  • 第八句:有时新月靠近帘钩,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如珠泪”、“花似红妆”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拟人:如“花似红妆满岸愁”,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昭君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人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泪:比喻泉水,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庙的景象。
  • 红妆:比喻花朵,隐喻了昭君的悲情。
  • 翠眉:指昭君的眉形,象征了昭君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泉如珠泪侵阶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昭君庙”是为了纪念谁? A. 王昭君 B. 李远 C. 王氏 答案:A

  3. 诗中“花似红妆满岸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绪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李远的《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边塞的忧虑,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拨棹子(退居) 拨棹子 咏李后主 拨棹子 拨棹子·烟姿媚 春草碧 春草碧 春草碧色 春草碧·紫箫吹破黄州月 春草碧·故人胸次藏三略 春草碧 次韵酬复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名鼠辈 人平不语 立字旁的字 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七上八下 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隐君子 果然如此 毁冠裂裳 口惠而实不至 甘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号型 亠字旁的字 倾逝 颀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