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5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57:32
春兴
作者: 王令 〔宋代〕
眼前红绿日君增,
欲遣春愁兴未能。
安得好花浑自实,
使无闲地得生荆。
欲图长醉贫无计,
起逐东风懒不胜。
芳草斜阳正柔媚,
益知高处不堪登。
眼前春日明媚,红花绿草愈发浓厚;
想要驱散心中的春愁,却无能为力。
怎么才能让美丽的花朵尽情盛开,
使得闲地不再生长荆棘。
想要长久地沉醉于酒,但无计可施;
起身迎接东风,却懒得去追逐。
在斜阳下,芳草显得格外柔美,
更加感到高处的境地难以登临。
春天常常被赋予新的希望和生机,但同时也带来无尽的忧愁。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王令,字子文,号石斋,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因生活的困扰而感到忧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春兴》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内心的忧愁。开头句以“眼前红绿日君增”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色彩鲜艳的花草让人心情愉悦。然而,紧接着的“欲遣春愁兴未能”则将诗人的内心冲突展现出来,尽管外界环境美好,内心的愁苦却难以驱散。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后面几句中不断深化,诗人希望能够拥有美好的花朵,却又感到生活的无奈与贫困。
诗中“欲图长醉贫无计”更是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渴望醉酒消愁,但又无计可施,只能任由心情随春风飘荡。在“芳草斜阳正柔媚”一句中,诗人再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感受到高处的美景是难以抵达的,无形中又加重了心中的愁苦。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生活现实的无奈,表现出浓厚的人生哲理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表现出浓厚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诗词测试:
诗中“欲遣春愁兴未能”意为:
A. 春天的愁苦无法消散
B.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好
C. 春日的阳光照耀大地
在诗中,荆棘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烦恼与困扰
C. 美好的未来
诗人对春风的态度是:
A. 兴奋追逐
B. 懒于追逐
C. 完全无视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