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1:56
春草凝露
作者: 张友正 〔唐代〕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惭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裛径,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草色青翠,露珠晶莹,象征着青春的美好。阳光已经让草木生长,但我仍然对频繁的润泽感到羞愧。阳光照射在草地上,露水还未完全滴落,微风轻拂,似乎要形成小水洼。兰草的叶子因露重而低垂,兰花在春雨中愈加娇美。虽然我将要离去,心中却因湿润的小路而感到忧愁,想要采摘却又怕弄湿了衣服。最终,我独爱那池塘边清澈的水面,远处的波光仿佛在向我袭来。
张友正,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风格清新雅致。
此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在青春与自然之间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温柔的感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春草凝露》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草、露珠、阳光和微风等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生动的春天画面。诗的开头以“苍苍芳草色”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青春的气息。
接下来的“已赖阳和长,仍惭润泽频”,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激和自我反思,暗示着人们在享受自然恩赐时,也应对其心存敬畏。诗的中间部分描绘了阳光和风的变化,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尽管对自然美的向往却因湿润的小路而感到忧愁,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矛盾心理。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青春的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自然景象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青春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温柔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春草凝露》中的“苍苍芳草色”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将行愁裛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对春天的景象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张友正的《春草凝露》与王维的《鸟鸣涧》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张友正更侧重于细腻的春景描写,而王维则通过鸟鸣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