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0:42
三吴沦浩劫,异地独羁迟。
忽听乡音熟,偏增客路悲。
未遑通款曲,各自诉流离。
烽火犹如此,同归待几时。
三吴地区遭遇了大劫难,我身在异乡,感到孤独迟缓。
忽然听见熟悉的乡音,反而更加增添了我在旅途中的悲伤。
我们没有时间互相交流,各自诉说着流离失所的苦楚。
烽火依然如此,何时才能一同回归故乡?
金武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切,风格沉郁。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身处异乡,深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无奈,表现了游子在战乱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思乡之情。
《遇同乡人》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偶遇乡人时的复杂情感。全诗四句,前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动乱之中的孤独与悲伤,三吴沦陷的背景让他感到身心俱疲,异乡的环境使他更加思念故土。第三句则是对彼此诉说流离苦楚的无奈,虽相识却没有时间深入交流,反映出战乱带来的隔阂和无奈。最后一句“烽火犹如此,同归待几时”,表达出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战乱结束、重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突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动乱社会的关注。
全诗表达了在战乱中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流离失所的无奈以及对和平重聚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家国的情感。
诗中“三吴”是指哪里?
a) 河北
b) 江苏、浙江
c) 四川
“未遑通款曲”中的“未遑”如何理解?
a) 没有时间
b) 没有机会
c) 没有能力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