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2:37
木兰花慢·二分春到柳
作者: 张炎 〔宋代〕
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
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
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
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
知麽。老子狂歌。
心未歇,鬓先斑。
叹敝却貂裘,驱车万里,风雪关河。
灯前恍疑梦醒,好依然只著旧渔蓑。
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
春天的二分时节,柳树已绿意盎然,正欲随风舞动。我手中的书剑如同飘零的叶子,身处异乡,岁月如梭,匆匆而过。西湖的故乡是否还在?我害怕今日东风会把梅花吹落太多。抱着古琴在空荡荡的道路上行走,鸥鸟的盟誓在冷清的波涛中显得多么孤寂。你知道吗?我仍像个老子一样狂歌。心情未曾平静,鬓发却已斑白。叹息着我那破旧的貂裘,驱车万里,穿越风雪和河流。灯下恍惚间我以为梦已醒来,依然只穿着那件旧渔蓑。流水与桃花渐渐变暖,酒船却不知何时才能离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炎(约1097—1165),字伯升,号澹斋,宋代词人,擅长婉约派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北宋末年,正值战乱时期,诗人流亡在外,感怀故乡,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木兰花慢·二分春到柳》是一首充满惆怅与感慨的词作。张炎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描绘,勾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将春天的生机与柳树的摇曳巧妙结合,展现出自然的美丽。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人生流逝的深刻感慨。身处异乡的他,虽怀才不遇,内心却依然渴望那份归属感,西湖的故园是否还在,充满了对过去的无奈与惆怅。
“知麽。老子狂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与对生活的反思,虽感年华已逝,但心中仍有激情与理想。随后,他回忆起远行的孤独,叹息自己身上的奢华已不再,只有那件旧渔蓑伴随左右,似乎在提醒他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透漏出深邃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二分春到柳”中的“二分”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秋分
C) 冬至
D) 夏至
诗中提到“西湖”,它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丽与怀念
C) 战争与纷争
D) 忧伤
“抱瑟空行古道”中“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D) 一种衣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