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0:38
壶中天
(月涌大江·西有大江,远隔淮甸,月白潮生,神爽为之飞越。)
——张炎 〔宋代〕
长流万里。与沈沈沧海,平分一水。
孤白争流蟾不没,影落潜蛟惊起。
莹玉悬秋,绿房迎晓,楼观光疑洗。
紫箫声袅,四檐吹下清气。
遥睇浪击空明,古愁休问,消长盈虚理。
风入芦花歌忽断,知有渔舟闲舣。
露已沾衣,鸥犹栖草,一片潇湘意。
人方酣梦,长翁元自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江河浩荡、月明潮涌的美丽景象。长河蜿蜒流淌,宽广的沧海与它共享水域。孤独的白月在水面上流荡,影子落下,惊动了水中的蛟龙。明亮的玉石似的月光悬挂在秋天,绿色的房屋迎接黎明,楼阁的光辉仿佛经过洗刷。悠扬的箫声从四角飘来,清新的气息随之而下。远处观看浪涛拍打着空灵的明月,古老的愁绪无需询问,消长的道理自有其理。风吹入芦苇花中,歌声突然中断,知道有渔舟在悠闲地停泊。露水已经沾湿衣襟,海鸥仍在草上栖息,流露出一片潇湘的情意。人们正沉醉于梦中,长久以来都是如此。
作者介绍:张炎,字子厚,号白云,宋代词人,擅长小令,风格清丽,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张炎游历江湖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壶中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从长流的江河到明亮的月光,再到悠扬的箫声,层层推进,展现出一个宁静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张炎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歌开头以“长流万里”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瀚的气势,接着“与沈沈沧海,平分一水”,则让人感受到江河与大海的默契。孤白的月亮在流动的水面上争相流淌,仿佛在与水流对话,这种意象不仅美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愫。
随着诗歌的推进,莹玉般的月光与绿房迎晓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朝气,尤其是“楼观光疑洗”,让人仿佛置身于洗净尘埃的仙境。接着,紫箫声的描写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令整首诗更具灵动感。
最后,诗中提到的“人方酣梦,长翁元自如此”,则是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既有对梦境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诗歌情感的高潮,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思,承载着作者对生命、孤独与美的感悟,呈现出一种哲学的深邃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孤白争流蟾不没”意指?
“人方酣梦”中的“酣梦”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张炎的《壶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