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3
减字木兰花 其二
作者: 郑元昭 〔清代〕
茫茫烟水。空泫天涯知己泪。
伫立闻阶。忍耐西风月不来。
绕廊蛩语。惯惹怀人情思苦。
不管黄昏。唱瘦寒花欲断魂。
在浩瀚的烟水之间,孤独地流下泪水,思念着天涯的知己。
我伫立在台阶上,忍受着西风和月光不来。
在回廊中,蟋蟀的鸣声,常常勾起我对人的思念与苦楚。
不管黄昏来到,我仍唱着那瘦弱的寒花,心中却似要断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作者的孤独与思念。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生于18世纪的中国,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笔著称。他的诗作大多涉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悟。郑元昭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展现深厚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作者创作此诗可能受到了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表现出对友人和孤独的深切思念。
《减字木兰花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茫茫烟水和孤独泪水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知己的思念与无奈。开篇的“茫茫烟水”,营造出一种模糊而无尽的空间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孤寂。接下来的“忍耐西风月不来”,则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无力感,西风与月光的缺失象征着心灵深处的空虚。
在“绕廊蛩语”中,蟋蟀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思念情感的引发,诗人以此唤起对往昔的回忆与怀念。最后的“不管黄昏”,表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瘦寒花象征着脆弱与凋零,暗示着诗人在孤独中对生命的无限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将孤独与思念娓娓道来,令人动容。这种情感在清代文学中并不罕见,但郑元昭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其更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茫茫烟水”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孤独
C. 快乐
“绕廊蛩语”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A. 蟋蟀
B. 青蛙
C. 鸟
诗人在“不管黄昏”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无所谓
B. 绝望
C. 坚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郑元昭的《减字木兰花 其二》更多展现了对知己的思念情感,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情感的焦点与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