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0:34
家住清湘云外窟,
肯随玉笋同班。
竹林风味正相联。
独高霜外节,
微露管中斑。
吏隐丛祠聊寄傲,
胸襟半是湖山。
此君端可助跻攀。
支颐从鹤立,
拱膝看鳌翻。
我家住在清湘的山洞之外,愿意和那玉笋一同成长。
竹林的风味正好和我相连。
我独自高洁地挺立在霜外,
微微露出管中斑点的竹子。
隐居的官员在丛中的祠堂里寄托着傲气,
我的胸怀一半是湖光山色。
这位君子确实可以帮助我攀登。
我支着头坐在那儿,像鹤一样立着,
弯着膝,看那海鳌翻腾。
张伯寿,宋代诗人,生平不多见于史籍,但其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此诗写作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在宋代社会中,士人往往向往隐逸生活,诗中表现了这种志向。
《临江仙》是一首体现了诗人高洁志向与自然情怀的作品。开篇便以“家住清湘云外窟”引出,展示了诗人宁静的居住环境,清湘水流的美丽景致与隐逸的生活方式相得益彰。接下来的“肯随玉笋同班”,不仅表达了诗人愿意追求高洁志向的决心,更通过“玉笋”这一意象强调了品格的清高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诗中“竹林风味正相联”一语,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心境的统一,竹林象征着清幽、孤高的品质,诗人独立于世、追求高节的心态在此得到充分体现。而“支颐从鹤立,拱膝看鳌翻”则以鹤立象征诗人超然物外的气质,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新脱俗的意象与自我抒情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高洁品格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情感。
诗中“家住清湘云外窟”中的“清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将自己比作“玉笋”,这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支颐从鹤立”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