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8:19
临江仙引
作者: 汪东 〔清代〕
静处倚楼望远波,落日衰草平烟。
可真似兰成遁迹江关。迁延。
任潘鬓老,江才减,赋笔长閒。
无憀甚,但旧来心事,重到愁边。
年年。高情秀句,书字都在芸笺。
忽骊歌争唱,兔魄休圆。
谁怜。向红窗畔,罗帏底,镇夕孤眠。
教人恨去无消息,来是空言。
在这宁静的楼台上,我眺望着远方的江水,夕阳西下,衰草萋萋,烟雾弥漫。
这情景真像兰花隐遁于江边,时光流逝,让我不禁思绪万千。
任凭我的鬓发渐渐苍老,江水虽然减退,我却依然悠然自得地赋诗。
无所谓惆怅,只是旧时的心事,又回到了愁苦的边缘。
年复一年,我那高尚的情怀和优美的诗句,都写在了纸上。
忽然听到骊歌争相唱起,月亮也不再圆满。
谁来怜惜我?我在红窗下,罗帷之下,孤独地入睡。
让我恨的是离去却没有消息,而来时的言语都是空洞。
“潘鬓”出自对潘江的描述,潘江是古代诗人,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骊歌争唱则是出自古代的离别歌曲,代表着人们对别离的感伤。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多表现出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诗人独自一人在楼台上,思绪随江水飘荡,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
《临江仙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中通过静处倚楼的意象,引出对远方江水的眺望,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氛围。落日与衰草的结合,象征着衰老与消逝,给人以强烈的时间流逝感。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自我反省,任凭岁月的流逝,尽管内心有着无尽的惆怅,却也能在心底保留一份高雅的情怀,依旧坚持赋诗作对。这种矛盾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内心冲突,既渴望自由又感受到孤独。
“骊歌争唱,兔魄休圆”,诗人借用古典意象,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感伤。最后一句“教人恨去无消息,来是空言”,更是流露出一种深切的失落感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倚楼”指的是什么?
“潘鬓”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骊歌”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