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59
万古渊源会,凭栏誙一观。
云涛谁可际,勺水自为难。
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
幽人休怅望,平地亦波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提到“万古渊源会”,意味着千古事物的汇聚,诗人站在栏杆边,静静地观望。接着提到“云涛谁可际”,表达对无边云海的感慨,而“勺水自为难”则强调了自身渺小与大自然的对比。接下来的“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表达了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悠久。最后,诗人劝自己不要过于忧伤,因为即使在平凡的土地上,也有波澜壮阔的情感与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万古渊源”暗指历史的悠久和人类的渺小,常用于形容人类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作者介绍
林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因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喜爱。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竹闲亭 观澜亭》创作于诗人闲适的时光,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沉思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淡然态度。
这首诗从“万古渊源会”开始,便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历史感,诗人借助自然景观表达自我内心的感悟与哲思。诗中的“凭栏”意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诗人在这一刻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生命的深邃。接下来的“云涛谁可际”,通过云海的浩瀚,显示出人类的渺小无力;而“勺水自为难”则进一步提升了这种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诗人通过日月的悠闲和乾坤的广阔,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平地亦波澜”则是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不平凡之处,激发内心的波澜。这种思想,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自我内心的追寻,体现了林旦作为一位宋代文人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云涛”与“勺水”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伟大与个体的渺小;“日月”和“乾坤”的意象则赋予了诗歌以时间与空间的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平静中寻找波澜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古渊源会”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敬畏
b) 个人的无力
c) 自然的浩瀚
d) 诗人的忧伤
“勺水自为难”中的“勺水”象征什么?
a) 大自然
b) 个人的渺小
c) 内心的波澜
d) 生活的艰难
诗人认为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什么?
a) 生活的无聊
b) 自我的价值
c) 波澜壮阔的情感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林旦的《竹闲亭 观澜亭》更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推荐书目